学生们正在学习如何制作花饽饽。 学校供图
“这次调研让我们亲身感受了长芦盐场的千年盐脉,同时开启了关于老字号‘传承’与‘创新’的双重思考。”近日,天津商业大学管理学院师生赴老字号“芦花”所在企业天津长芦汉沽盐场开展专题调研,对老字号在新时代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天津商业大学作为一所商科特色鲜明的高校,近年一直在深挖老字号资源,探索老字号赋能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为老字号注入发展新活力的特色路径。“我们以老字号为核心资源,深化‘红色文化铸魂、商业文化育德、实践场景赋能’的育人理念,在教育教学、实践育人等方面下大力度推动与老字号的双向赋能。”副校长齐恩平说。
资源深耕:
让老字号融入课堂肌理
“全国1450家中华老字号中,天津占72家,这是天津高校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宝库。”天津商业大学老字号协同创新中心副秘书长张阳的话,道出了学校深耕老字号资源的初心。
早在20年前,该校就开始与老字号企业密切合作: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与海河乳业、桂发祥等企业建立实习基地,经济学院围绕以桂顺斋为代表的食品企业转型升级开展咨政建言,管理学院承担天津长芦海晶集团有限公司“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咨询项目……2023年,学校获批商务部首批老字号协同创新中心。
课程创新是资源转化的核心抓手。经济学院开展老字号经济类教学案例库建设,实施“案例教学+学科竞赛+创新创业项目+调研实习”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刘振强带领42位教师耗时8个月,编写出《基业长青的红色基因——老字号中的党史党建故事》。“长芦盐场、利达粮油等老字号的红色事迹,让思政课有了‘可触摸的历史温度’。”刘振强说。
此外,学校还将课堂搬到海鸥表博物馆、飞鸽自行车厂等地,让学生在现场感受工匠精神、创新勇气、家国情怀。
实践育人:
让老字号成为成长课堂
“我们在老字号企业发现‘八小时工作制’红色印记,感到既新鲜又兴奋。”该校学生黄美静说,这种沉浸式体验让理论知识变得鲜活。从暑期调研到学科竞赛,从走进中小学和社区开展老字号科普活动到创作老字号大型话剧《商道之范旭东》,老字号已渗透天津商业大学实践育人全过程。
今年9月,师生在长芦盐场调研时,对盐场自主研发的“盐雕十二生肖”等盐文创产品产生了浓厚兴趣。“这种将‘实用属性’转化为‘文化符号’的尝试,不仅打破了大众对老字号的原始印象,更让年轻群体通过文创产品感知传统盐文化,为老字号‘破圈’发展提供了新思路。”管理学院院长王庆说。
作为天津市工业艺术设计大赛承办单位,学校在2024年增设老字号专项赛道,2025年升级为“老字号创意设计大赛”。学校还建立了校级企业导师库,首批20名导师中包含天津食品集团、桂发祥高管。“企业专家直接评审答辩,倒逼学生解决真问题。”教务处处长陈诚介绍,这种模式已让3项毕业设计成果转化为企业实际方案。
校企共振:
双向赋能的价值裂变
“去年桂发祥一次性录用3名毕业生,长芦盐场也吸纳了3名研究生、2名本科生。”学生处副处长冯延超说。近年来,天津商业大学依托老字号企业建立的人才输送通道,显著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2025届毕业生王成梦通过老字号校企合作项目进入天津城市运营发展有限公司,“在企业实习的经历,成了我求职的加分项”。
学校还鼓励教师围绕“老字号品牌价值”等方向申报教研、科研课题。管理学院牵头的天津哲社科重点项目“老字号的基因挖掘和传承创新路径研究”,已为桂发祥、力生制药构建品牌基因图谱。
截至目前,学校已与100余家老字号建立合作关系,组建上百个调研团队,连续举办两届老字号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形成“走进老字号、喜爱老字号、研究老字号、赋能老字号”的校园氛围。
未来,学校将扩大“老字号”相关微专业规模,将实践基地进一步拓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跨学科研究团队;在京津冀地区开展更大范围的老字号联动工作,推动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教育的本质是立德树人,老字号的本质是守正创新。当传统品牌注入青年创新的活力,这份‘双向奔赴’终将为中华商业文明续写新篇。”天津商业大学党委书记张亚说。
《中国教育报》2025年11月13日 第03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