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专论
坚持系统思维,从前瞻性、全局性、整体性三个维度全面把握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对于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科学部署了“十五五”时期战略任务、擘画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蓝图,为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系统思维作为认识和处理复杂问题的基础性思想和工作方法,是深刻把握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一把“金钥匙”。坚持系统思维,从前瞻性、全局性、整体性三个维度全面把握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对于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要意义。
1
从前瞻性出发,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的时代坐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前瞻性思考是系统思维的认识前提,强调在时间维度上要立足当下、着眼长远,深刻总结并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为未来谋划找准方向;在空间维度上要立足国内、面向国际,科学研判未来五年我国所面临的时与势、危与机,使得各项规划部署更具战略性和预见性。
明确“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坚持前瞻性思考,首先就是要找准历史定位、认清关键节点、明确发展阶段。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用15年时间、通过实施3个五年规划来完成。其中,“十四五”是开局起步时期,“十五五”是夯实基础、全面发力时期,“十六五”是收官时期。“十五五”时期不仅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成就为基础,还要聚焦巩固拓展优势、破除瓶颈制约、补强短板弱项,进一步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层次矛盾问题,为“十六五”时期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圆满收官扫清障碍、铺平道路。
把握“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宽广视野和战略眼光,深刻洞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时代机遇和现实挑战。唯有如此,方能做到未雨绸缪、系统擘画,从而在趋利避害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从国际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变乱交织,我国仍具备主动运筹国际空间、塑造外部环境的诸多有利因素,但同时也面临诸多外部风险挑战。“十五五”时期将成为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的“攻坚期”。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更加彰显。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改革发展稳定依然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需要着力寻找新的思路和办法。因此,“十五五”时期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窗口期”。
科学认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坚持前瞻性思考,必须把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统筹起来,既立足阶段性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回应和解决现实问题,又放眼长远,把握好经济社会发展的节奏和力度。从未来五年的目标要求看,《建议》提出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等主要目标。这些目标设定在结构上呈现出重要目标与具体目标相结合的特征,着重突出定性的要求,以更好体现和发挥宏观指导作用。从2035年远景目标看,“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还要锚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2
从全局性着眼,充分认识“十五五”时期的战略部署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着眼全局是系统思维的关键,强调跳出局部视域,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把握“十五五”时期各项战略部署的任务和要求,实现各层次要素有效统筹、各领域任务有机衔接。
指导方针是管总、管根本的,“十五五”时期的战略部署是在科学指导方针指引下作出的统筹设计。从使命任务看,围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系统整合各领域各层面的目标任务,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从战略取向看,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国家发展置于全球格局谋划推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扩大开放中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应对外部风险,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从发展路径看,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障,构成了一个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完整战略框架,对“十五五”发展具有重要导向作用。从目标指向看,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既要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也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真正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上取得更大突破。
“十五五”时期的战略部署并非围绕单一领域的任务安排,而是聚焦事关全局、影响长远的重点问题作出的系统谋划。一方面,“十五五”时期的战略部署覆盖范围广、涉及领域多,不仅清晰谋划了从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国内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乡村振兴、区域发展,到文化建设、民生保障、绿色发展、安全发展、国防建设等重点领域的任务部署,而且每一领域均有配套的具体举措。例如,“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部分,围绕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等战略任务,形成了促进制造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更新和数智化改造等系列举措。另一方面,不仅有基于目标导向作出的战略安排,而且有秉持问题导向提出的谋划举措。从“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倒推,厘清到时间节点必须完成的任务。例如,基于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这一目标,提出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等任务。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顺推,明确破解难题的途径和办法,使制定的各项举措体现针对性。如聚焦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制定统一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监管执法等举措。
3
从整体性审视,深刻领会“十五五”时期任务落实的方法要求
整体性推进是系统思维的精髓所在,要从整体视野科学把握“十五五”时期战略部署谁来推进、如何推进等重要命题,以各领域的联动和集成推动任务落实,实现整体效能最大化。
以“六个坚持”为指导,实现科学推进。“六个坚持”逻辑严密、相互支撑,构成了有机统一的整体,为“十五五”时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了原则遵循。其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根本保证,要更加自觉地把党的领导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和发展优势;坚持人民至上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立场、价值追求,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要求谋划和推动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是发展的动力,要聚焦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深层次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社会活力;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是经济治理的重要方法,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好”的经济秩序;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新形势下的重大命题,要在发展中固安全,在安全中谋发展,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以“十个指头弹钢琴”为方法,做到全面推进。落实“十五五”时期的战略部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做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一方面,秉持“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的统筹思维,不仅需要从各领域统筹推进,加强不同领域战略部署之间的协同配套,而且要注重每个领域各项举措安排的有机联动,打好“组合拳”。另一方面,统筹推进绝非“撒胡椒面”式的平均用力,而是要深刻遵循“十个指头同时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的辩证规律,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率先破局带动整体推进。如推动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是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
以集思广益、凝心聚力为依托,实现全民推进。实现“十五五”规划宏伟蓝图,需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要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统筹各领域资源、协调各层级力量,确保规划实施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同时,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规划实施营造稳定内部环境和有利外部条件。在此基础上,充分调动全社会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抢抓发展新机遇、打开发展新局面,汇聚起“十五五”规划落地见效的磅礴伟力。
(作者系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教育报》2025年11月13日 第05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