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积攒更充足的底气

发布时间:2025-11-24 作者:高毅哲 来源:中国教育报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等提出明确要求、作出重要部署。近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焦点访谈》采访;上周,怀进鹏又相继接受人民日报、新华社专访,深入阐释有关问题和工作部署。

  “十四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为继续跑好“十五五”新征程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积攒了更充足的底气。怀进鹏表示,回顾“十四五”、谋划“十五五”,应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统领,以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精心谋划一批重大战略任务、重大政策举措和重大工程项目,抓好任务分解,加强调查研究,精心组织实施。

  其中,在“重大战略任务、重大政策举措和重大工程项目”方面,有很多表述直接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挂钩,如“同步建设用好国家人才供需对接大数据平台,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围绕六大先进制造业重点领域,实施高技能人才集群培养计划”等。

  这与同在上周举行的2026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的有关部署相得益彰。工作会以“关键基础”“关键支点”“重要试金石”等词汇,形象阐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战略意义。这需要教育战线进一步提高站位,深刻理解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教育工作和就业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部署。

  高校毕业生就业连接教育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两端,是教育对接产业需求的关键“接口”。这个接口的通畅度和适配度,决定了培养的人才能否精准高效输送到最能创造价值的领域。当前,世界产业变革呈现出全新特点,以供应链协同和技术集群为核心特征的创新生态正加速形成,对高校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汇聚和培养高能级人才的变革挑战。近年来,以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为代表,教育战线在探索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新机制上取得积极进展,首届卓越工程师学院2100多名工程硕士留在本领域重点企业比例达81%。这些探索表明,做优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打通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关键之举,直接关系到人才红利的“势能”能否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动能”。

  “强健”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与成色;“强健”的学生体质,关系到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上周,教育部官网公布五部门《关于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的意见》,以持续深化学校体育改革,促进学生体质强健。

  当前,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质寄予更大期望。学校体育应该,也必须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中发挥重大作用。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总体改善,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但“小胖墩”“小眼镜”等问题依然突出。《意见》出台20条“硬核”举措,从教学改革、师资保障到社会协同等多维度发力,将对进一步提高学生体质起到重要作用。

  “强健”的工作体系,“强健”的身体机能。从宏观到个体,相通的“关键词”,凸显出教育强国建设夯基固本、积厚成势的奋进号角与广阔前景。“十五五”时期,我们必将交出更多亮眼的教育成绩单。(作者系本报记者)

《中国教育报》2025年11月24日 第0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