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二十公里远足:通向未来的生命淬炼

发布时间:2025-11-24 作者:朱先云 来源:中国教育报

  深耕教坛三十七载,一个问题始终萦绕心头:教育,如何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基?2023年,我担任深圳市罗湖区教科院实验教育集团总校长,与五所成员校的师生以“行走的思政课”理念共同探索的“二十公里远足拉练”毕业纪念课程,终于让我找到了答案。

  “二十公里远足拉练”这个支点,源于我对当下教育的观察。都市里的孩子,被高楼环绕,与自然疏离,运动场域有限,克服困难的勇气、吃苦耐劳的韧性亟待锤炼。我们能否设计一门课程,让学生们在适度的自我挑战中淬炼品格?经过反复思考,一个大胆的构想逐渐清晰:为教实集团五所学校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学子,打造一门“二十公里远足拉练”的毕业课程,为他们的小学生涯烙下刻骨铭心的成长印记。

  安全是生命线,路线勘察是第一关。我带领行政团队,三次徒步踏勘有“百日堤坝”之称的深圳水库沿线,反复评估风险,精心规划路线。既要有一定挑战,又要确保可安全落地,让这次远足成为一次庄严的成长礼,而非普通的郊游。

  更核心的准备,是长达近两个月的前置课程。这不是孤立的体能训练,而是德智体美劳“五育”的融合浸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们讲述长征精神、深圳水库对港供水历史,引导学生们体悟坚韧与毅力、责任与担当;数学课,学生们拿起尺和笔,测算二十公里究竟有多远;体育课,科学系统的体能训练为远足储备力量;美育课,学唱优美的主题曲,合作绘制团队旗;劳动课,研究如何收纳远足必备物资;综合课程,细致了解安全常识与自护方法。我们希望,当学生们踏上征程时,行囊里装着的不只是干粮和水,还有对历史的敬畏、对自然的向往、与同伴共进退的决心,更有一份对家乡、对社会以及自我成长沉甸甸的责任。

  2024年4月12日,在以“行走吧,少年!”为主题的远足拉练毕业纪念课程的出征仪式上,集团近2000名毕业班师生和家长义工齐聚,授旗、火炬传递、庄严宣誓、齐声高歌……罗湖区教育局局长高延勇“用脚步丈量成长,以行动诠释坚毅。行走吧,少年!”的殷切嘱托,让我心中翻涌起对这场成长之旅的期待与感动。

  行走途中,最动人的风景是学生们的身影。在打卡点,他们带着跋涉的汗水与挑战的雀跃,欢笑着定格青春的合影。沐风亭、沙湾驿站等处,学生们手握火炬依次传递的庄重,让我看到了特区少年内心燃起的坚毅、勇敢、团结与奋进。更触动人心的是,他们主动化身“环保小卫士”,沿途捡拾垃圾,将课堂上习得的环保意识化为躬身践行的自觉行动。而当看到学生们相互搀扶、彼此鼓励,甚至含着泪花却依然为同伴分担行囊咬牙前行时,我知道,互助、坚毅的种子已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20公里终点,每名学生都获得了一枚专属毕业纪念徽章,那是挑战成功的勋章,他们发自内心的灿烂笑容,是对成长最生动的诠释。

  最终,所有学生都成功抵达终点,无一掉队。捷报传来,我无比欣慰。更让我欣喜的是课程带来的深远回响:总结表彰会上,学生们真诚地感谢交警、公安、医护人员和家长义工的守护。一名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困难不可怕,成长不孤单,因为,有一群人在陪我们坚定前行。”家长感叹:“看到孩子们互相搀扶着走完最后一里路,我真切感受到教育的温度与力量。”教师说:“学生们表现出来的坚韧不拔、团结互助与责任担当令人肃然起敬,他们也是我们的老师。”这些话,让我热泪盈眶。教育,不正是要唤醒学生对生活的坚定热爱、对成长的自我担当,同时拥有对他人、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吗?

  “晨曦把背包轻轻擦亮,笑声在空中随风飞扬,二十公里铺成绿色琴键,我们踩着第一缕晨光……”耳畔再次回响起主题曲悠扬的旋律,回望这段历程,“二十公里远足拉练”已超越了一门课程本身,它更是一场通向未来的生命淬炼。它打破了校园的物理围墙,让教育在更广阔的天地间发生;它赋能每个学生成长,让他们发现了那个勇敢坚毅、善于合作、有责任担当的更好的自己;它更促进了集团校际的深度交融,构筑起一个协同共进的教育共同体。我深信,教育最美的姿态,正是让学生们在真实的挑战中,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在行走中一起成长吧,少年!以及我们每一位前行在教育路上的追梦人。

  (作者系深圳市罗湖区教科院实验教育集团总校长)

《中国教育报》2025年11月24日 第0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