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思维”助家校真正携手 图为湖北省松滋市实验小学学生在课间自由阅读(左),一年级新生举行开笔礼(右)。 万美兰 王丽君 摄 家校共育,如何将学校的“一厢情愿”变成家长的“心之所向”,形成“双向奔赴、相互成全”的新局...
构建体教融合育人新生态 北京市顺义区高丽营第二小学举行校园亲子跑活动。 梁星 摄 ■打造“体育回归教育,教育反哺体育”的融合生态,才能真正助力孩子爱上体育,实现体教融合的育人目标 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是家庭、学校、社...
好的关系更容易产生教育影响力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内容是“教师幽默批评学生,这样说学生更喜欢你”。比如“大家是不是都被‘沉默魔法’击中了,一个发言的都没有,快打破咒语”,一件看似负面的事情,教师用幽默或调侃的语气说出来,氛...当一个人处于被接纳、被理解的关系中,他会放下防御,更愿意接受对方的观点或建议。社会心理学研究也证明,人们更可能被自己喜欢或信任的人所影响。当父母和孩子、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建立好的关系时,父母和教师往...
科学教育活起来了 ■ 科学教育不应是孤岛,而应是一片共生共荣的生态森林 中小学科学教育是培养未来创新人才、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应对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基石。在中小学开展科学教育离不开资源整合与生态支撑。过去,学校...如何突破校园围墙,联动家庭、社区等多方力量,形成育人合力?广东省惠州大亚湾京师实验学校以“生态共建”为突破口,打破传统教育边界,构建了以“家校社协同育人生态圈”为核心的科学教育体系。
孩子手机游戏上瘾怎么办? 特邀专家: 刘良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市海珠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 读者提问: 我家孩子在上初中后,对手机游戏越来越沉迷,放学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玩手机游戏。我和孩子妈妈多次...
“新师范”应在协同育人上担当新作为 ■聚力·融合·共育 “教联体”建设在行动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中国教育报 主办 《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提出,要推动各地全面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地方师范院校在建设新时... 《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提出,要推动各地全面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地方师范院校在建设新时代“新师范”的过程中,在支持、推动区域和学校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上应该有新作为。
今天,我们怎么延续“家访”好传统 家访,曾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好经验和好传统。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家校联结的方式正面临新的挑战。新时期还要不要家访?如何家访效果更好?校家社周刊请读者特别是一线教师就“家访”问题发表看法和意见...家访,曾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好经验和好传统。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家校联结的方式正面临新的挑战。新时期还要不要家访?如何家访效果更好?
从王兴兴看如何定义学生的“成功” 作为家长和教师,我们总是希望孩子们各科成绩都能得高分,能考上名牌大学、进入名牌专业,似乎这样才算成功。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的成长再次打破了这一认知:王兴兴上学时并非各科成绩优异的所谓“学霸”,...
不要错把任性当个性 一位家长在班级家长群里公开给班主任留言:从今天开始,我家孩子所有的第一节早课不上,让他睡到自然醒。他现在的睡眠比早课重要些。孩子小,还不适合太早起来。我作为大人,太早了也受不了,不想起来。随后,这...
减少焦虑 理性育儿 在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现代社会中,中小学生家长面临着种种压力和挑战,教育焦虑似乎也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有研究表明,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焦虑主要集中在学业方面,引起焦虑的因素占比最高的依次是学习成绩、学习习...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阅读能潜移默化地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我和爱人一直都非常重视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这也让...
不少父母都已意识到阅读对孩子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性,但没有找到真正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方法。有的父母希望有短时间提升孩子阅读能力的“速成法”,有的父母只允许孩子读与升学相关的材料...
编者按:信息化时代,阅读的快速化、碎片化正不可避免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此时,重新审视阅读对孩子成长的意义及思考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显得尤为必要。本期专刊围...
“双减”之后,孩子的负担减轻了,但有些家长的焦虑并没有真正减轻,建议大家不妨多用亲子跑步和阅读来缓解焦虑,助力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和孩子的健康成长。 奔跑,不仅代表一种积...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数字技术几乎涉及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但也带来了不少新的困扰。例如,互联网的海量信息良莠不齐,很容易对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造成诱惑与伤害...
日前,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首都师范大学和中国教育电视台共同推出2022年“家校共育 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计划邀请20位知名专家,开设10节主题课。开讲以来,前三...
儿子今年高考成绩出来后很不理想,一家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和交流,逐渐从失望、担心和焦虑的情绪中解脱出来。这种解脱不是面对现实的无奈和妥协,而是重新审视孩子求学和成长过程后的...
刚刚过去的2021年,对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和数亿少年儿童的教育生态而言,无疑是史上最强的政策年。 这一年,党和国家推出的相关政策密度之大、力度之强、影响之深,可圈可点。家庭...
做父母是一份神圣的职责,但又是不经培训就可以上岗的“职业”。不称职的父母造成的问题比比皆是,不少不懂教育的父母将孩子培养成了身心不健全的“半成品”,甚至造成孩子的人生悲剧。...
曾有年轻朋友给我来信中说:为什么家庭教育学不能成为高等学校的一门必修的普及课程?让那些未来将要为人父母的年轻人在大学期间就能早早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