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学公选课“对话全球创新大师”迎来了新学期的首次课程。自2010年北京大学工学院与德稻教育创立“对话全球创新大师”品牌以来,已邀请不同国家和行业领域的领军人物带来120余场“创新”智慧之谈。
北京大学工学院助理院长李咏梅老师发言
课程负责人北京大学工学院助理院长李咏梅介绍了新学期课程主题:“以美为媒,创造未来”。李咏梅指出,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是中国美育第一人,北京大学始终注重培养同学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本学期课程将围绕设计、时尚、艺术等话题,启迪学生对于创新的思考,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创新思维方式。
德稻教育副总经理巫睿女士发言
德稻教育副总经理巫睿女士谈到,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是希望能够为学生提供与全球创新大师接触和对话的机会,让学生了解各学科、各行业的创新之美,从不同角度学到创新的方法。
开场结束后,美国南加州大学终身教授、德稻大师金雁带来了主题为《创新的概念和基础》的报告。金雁作为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设计工程部荣誉和奖项委员会主席,曾荣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成就奖及南加州大学TRW优秀教学等奖项。金雁从设计和创新的概念出发,深入浅出地讲授了主导创新的关键因素和创新所需的关键能力和特质。
金雁还介绍了跨学科创新的重要性。金雁认为,创新是在不同行业、文化和思想的交汇中形成的,跨学科创新是许多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一个创新团队中,学科背景的多样性十分重要,并且要鼓励团队成员从事超出自己传统背景的工作。
金雁指出,在创新的过程中,思考问题的格局和视野是关键因素。对于一个问题,从机械工程和生物工程领域研究会有不同的结论,从环境、文化、艺术等多个角度分析也会有更加全面的理解。这也印证了创新团队背景的多样性十分重要。有了知识的铺垫,再加上认知、情感、心态、视野、思维,才能成为新时代的创新人才。
美育对于创新的培养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创新不仅需要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还需要共情的能力、欣赏美的能力。共情能够让我们对于问题有更加深层次的理解,进而扣准问题脉搏,切中肯綮;而欣赏美的能力能够让我们对于美好事物有更多追求,产生更多想法驱动创新。
最后,金雁指出,要始终用评判式思维看待事物。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思考方式的培养。只有认识问题、发现问题、创造问题,才能促进创新。他希望通过本课程,培养学生运用各自所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识别和把握创新机会,并能够执行和领导创新项目走向成功,成为行业创新领军人才。(阮萱)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