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当代戏剧舞蹈艺术家、教育家,纽约城市大学戏剧舞蹈系终身教授、舞蹈系主任殷梅老师作为北京大学公选课“对话全球创新大师”的嘉宾,为学生们带来了主题为“互动叙述:如何让你的身体会讲故事”的精彩课程。
殷梅通过研究东西方文化审美的时空运用,以及对拉班运动体系的整合分析,形成自己独特的舞蹈剧场“戏剧法”形式和审美风格。作为纽约后现代舞蹈艺术家,她大胆地进行跨地域、科技、媒介与人文领域地创作,将“肢体剧场即兴创作”和“戏剧构作舞蹈剧场”融合,其作品被纽约时报誉为“剧场魔幻艺术”。
课程合影
如何定义舞蹈,舞蹈是什么?殷梅认为,每个人对舞蹈的感知不尽相同,但大体可将其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看得见的物质,第二个层次是感知到的信息,第三个层次是舞蹈背后的生命问题。
首先关于看得见的舞蹈,殷梅指出,舞蹈本身是一个动物时态,是身体在自然中的路径,是行为和动作。人类可以收到很多动作指令,比如“顾盼身姿”“拖泥带水”“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这些都是舞蹈动作。西方著名舞蹈家拉班认为舞蹈是身体在时间和空间中的一个运动体系,该分析给人们一种组织舞蹈的语言,它包括空间的直接和间接的进入方法,重量的轻与重,动作的流动与束缚,时间的延伸与极速。
其次是感知到的舞稻,殷梅认为舞蹈不只限于我们的皮肤之上,而是随着行动无限地延伸和变化。
殷梅还强调了外在和内在的联系,每一个艺术家的创造都是源于“发现”,也就是说所有的信息都已经存在于空间,关键是人们能否发现它。
舞蹈的过程,可以说是在有限的肉体中体验无限。舞蹈在创造中补全着不完整。观众在观看舞蹈时将自己转移到舞者的身上,第一个层面是水平层面,即周围环境和自己的关系,第二个层面是垂直层面,说的是看不见的地方。灵感和创新关键是在人和水平、垂直层面之间架起桥梁。
最后关于舞蹈背后的生命问题,殷梅认为舞蹈始终是一种对话。舞蹈与观众的联系可以通过法国哲学家的话来解释,舞蹈就像二重唱一样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统一性不是指形式上的模仿,而是内部经验和能量状态的更深层次的共鸣。而差异性本身也不是差异性,是用另一种美来阐述统一性。
殷梅为了让学生们学以致用,精心设计了一个互动环节。首先,准备一张空白纸和一支笔,在纸上无目的地画出图案;然后把画好图案的纸放在已准备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上面;观察图案的边界对应着哪个字,以自己的方式去选择几个字来;选完字之后,将这些字重新排列,做成一个自由体诗。需要注意的是,在作诗时,不要有逻辑,而是要凭着自己的感觉随意排列。最后,完成的诗用肢体语言,即用舞蹈来表达。
殷梅充满魅力的演讲让大家听得如痴如醉,并对舞蹈艺术产生了美好的憧憬与曼妙的幻想,其极富创意的演讲风格恰切地阐释了课程的核心关键词“创新”——不受约束的灵感迸发与灵感表达。(2020级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郑智元、2019级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黃競麗、2019级北京大学工学院金世寅、2020级北京大学法学院裕琳)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