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化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创办于1939年,为进一步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创建学习型学校,从2012年9月开始,全校实施 “校园大阅读”活动,2014年3月开始,推广阅读考级活动,促进书香校园建设。近五年来,以构建适合学生兴趣的阅读课程体系,深入推进“校园大阅读”活动,提高了师生的核心素养,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味。
一、营造阅读环境,校园处处溢书香。
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 学校一步一景,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形成了立体的画,无声的诗。学生置身其中,耳濡目染,时时感受到浓厚的读书氛围,处处感受到浓浓的书香气息。
1.墙体文化:用学校橱窗板报、横幅等媒介宣传读书活动的意义,发出全校读书活动倡议。在教学楼走廊的墙壁上张贴相关标语,号召师生共读,营造书香校园。
2.悦读书吧:在校园走道、教室走廊等地方布置流动书架、书屋等,设立配套的阅读椅及绿植,并定期更换室外书架上的书籍。
3.图书阅览室:学校近年来对图书馆内部环境全面修整,为学生营造舒适自在的读书空间。图书馆配套的54台平板电脑和公众平台定期发布新书、好书的相关信息,保证“好书及时读”。在数量上则做到必读书目按班人手一书,选读书目每种不少于20本。
4.校园“朗读台”为学生提供朗诵展示舞台。学校在舞台中央建设学生“朗诵台”,每周三、五课间操结束后各班级轮流诵读展示。
二、规范阅读课程,课堂时时显书韵。
1.主题阅读课:构建了“一主两翼”的教材体系,即以现行人教版教材为主要教材,相应配套与其编排体系相同相近的《经典诵读》、《主题阅读》两本课外阅读教材。总结出以文带文课型、读写联动等 “主题阅读”的基本课型,实现课堂阅读教学向课外阅读迁移、拓展延伸,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总量。2019年2月,学校大力推进改革步伐,进行导学案的改革,借助校本培训,在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培训和专题研讨课堂打磨中,全校老师更新理念基本形成了共识。校内开展“研、磨、展、评”专题研讨;邀请外校名师到校示范。2018年12月,福建省小学语文学科许慧心名师工作室成员到校为展示了语文专题学习课;2019年3月邀请福建省名校长袁景林工作室成员王天佑老师到校上了《轻叩诗歌的大门——李白是仙》。
2.经典诵读课:以校本教材《读经典,学儒雅,讲诚信,扬文明》读本及地方课程《经典诵读100课》,在晨诵课吟诵、朗读。让学生在小学阶段熟背经典诗词,做到多诵读,多积累。
3.课外阅读指导课:为各年级精心选定精读、必读8本书目为课外阅读教材,利用县编《课外阅读教学指导手册》开设每周一节的“课外阅读指导课”,研讨“读前推荐课”“读中指导课”“读后分享课”等三种课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鼓励学生爱读书,会读书。为做好推进工作,主要抓好“三个一”:一荐、一书、一课。抓好一荐:开展好书推荐活动,并把课件订成册;读好一书:围绕两种课型(以文带文、读写结合)一文带多;上好一课:扎实上好每周一节的阅读课“推荐导读课、读中推进课、分享交流课”及低年级绘本阅读教学。
4.课外阅读选修、选读课:凭借“一起悦读”的考级系统独有的游戏化、简单化、可比性特征,提倡自主、自由阅读,进行“比、学、赶、超”测评活动。每月一次定期张榜公布考级数量和班级名次,激发学生海量阅读。
三、培养阅读团队,导师细细引书航。
1.增订书籍报刊,提供阅读空间。学校增订多种教师专业书籍、报刊,由教研室在征求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学期初精心挑选适合老师们阅读的书目,使老师们能够喜欢读、读得懂、读有用。在图书馆专门设立教师阅读空间,鼓励教师通过阅读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并不定期举办教师阅读沙龙活动,提供专门的交流空间,通过主题共同阅读、阅读体会分享等举措,加深了教师阅读的深度,提高教师阅读的兴趣。结合学校实际,每位教师每学期阅读不少于2本专业理论书籍,并做好阅读记录,每学期不少于10篇。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分教研组每月开展一次读书交流会。
2.名师领航阅读,打造阅读共同体。教师领航阅读,以名师工作室为核心,以阅读工作室为依托,以青年教师为主要对象,打造“教师阅读共同体”,定期开展阅读活动。成立了校阅读名师工作室,以赖承栋、张秀萍、吴宁玲、曾水清等为县阅读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和潘晓莲为代表的十几位阅读领航员为骨干引领学校教师成长。在县域阅读推广活动中,先后有十余人次到济村、安乐等乡镇对整本书阅读教学送教送培,学科涉及英语、数学等,将研究成果辐射到城区兄弟学校和乡镇学校。
3.教师潜心钻研,取得良好成效。课题组成员及所有语文教师不断学习、潜心研究,教师专业得到发展,教学水平提高,第一阶段研究成果显著。一是课堂专题教学初具模式;二是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在宁化县“2018年暑假读一本好书”征文活动中,赖承栋、饶妃娥、曾水清等十几位教师获奖。在青年教师表达课、语数“学导用”教师教学比武,整本书教学设计比赛等活动中,先后有近二十位教师荣获一二等奖。
四、开展阅读活动,实践点点蕴书趣。
为开展“幸福悦读”的项目研究,促进学生的幸福成长,采取“三读”、“三展”、“三评”活动提升办学质量,丰富办学内涵。
(一)三读:保证阅读时间。
1.学校师生共读,畅游快乐书海。每日早晨7:50——8:10,韵味十足的童谣、流传千古的诗词、意蕴优美的儿童诗、琅琅的英语美文交融相汇,师生文三者交织,以崭新的、富有活力的精神面貌开启新的一天。2:00—2:20到校时间进行午间自读活动,五年级和一年级对应班级结对以及家长志愿者到班级,为一年级同学讲故事的“大手拉小手,故事我传承”结对互助,期末评选表彰“讲故事小明星”。推行“作业式”晚读活动,每天家庭作业布置一定数量的读书内容,培养学生养成“与书为伴、快乐入睡”的习惯。
2.孩子结伴共读,沉浸社区阅读。学校在金山水郡社区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利用社区文化楼,开设社区中心幸福书屋。每周六、日定时开放,让学生到幸福书屋看书,进行自主性阅读,建立图书借阅,每周学生在看书时还可借阅书籍。社区文化建设体现“书香味”,各社区文化楼内、阅览室、读书吧、读书角等地方布置名人名言,字画等,让墙壁会说话,浓浓的读书氛围,让环境教育人,影响人。并定期开展幸福的阅读活动:请社会知名人士到社区举办讲座,提升学生对阅读的认识和激发阅读的热情、开展与家长“同读一本书” “同背一首诗” “同过一个节(读书节)”活动、开展“亲子读书――书香家庭”评选活动等。
3.家庭亲子共读,营造阅读氛围。学校以书香校园为核心辐射到家庭,初步构建了三位一体的阅读环境。首先让每个家庭营造亲子共读的氛围,购买教师指定的图书,建立家庭图书角,坚持读书每天有不少于30分钟,双休日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读书时间。其次,制订亲子共读的计划每周填好“亲子共读反馈表”,由孩子带到学校,如实反映孩子在家的阅读情况。并开展亲子共读的活动:如,留下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将自己和孩子在一起阅读的温馨场面拍摄下来,共同见证亲子阅读的温暖画面;开展“我和孩子共读书”征文比赛,交流家教方法,讲述“亲子阅读”过程中发生的故事等。
(二)三展,分享阅读收获。
1.阅读心得展,激发孩子阅读兴趣。阅读心得展分为笔记展、故事展及写作展。每学期初教务处针对不同的年级特征,按年级分层要求学生撰写读书笔记,学期末进行优秀读书笔记展。每学期结合班级学生的阅读经历撰写图文并茂的阅读故事,每班推选5篇进行全校展,以此来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学校开展每月一主题读写活动,如:幸福悦读征文活动,形成作文集,进行班级幸福文集、年段幸福文集展评。
2.阅读推介展,提高孩子阅读能力。分为微课展和推荐展。每学期举行一次教师课外阅读“微课”制作大赛,并进行评选,优秀作品推送到学校公众号供全校教师借鉴。定期举办学生好书推荐赛,低年级“好书推荐卡”制作,高年级“好书推荐”主题班会等。
3.经典演绎展,增强孩子阅读信心。分为活动展、金话筒展、故事展及剧场展。学校利用每周三、五课间操结束后的时间进行以班级为单位,按照顺序依次轮流人数方式不限的“金话筒”朗诵活动。结合学校元旦、学校科技文化艺术节和重大节日开展活动,朗诵形式丰富多彩,朗诵内容积极健康向上,展现方式各不相同,有配乐、有伴舞、有配画、现场书法等,阅读活动形式多样,精彩纷呈。并开展课本剧表演(我读我演)活动。既忠实于剧本,又可以在原文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可以是小话剧、小歌剧、小歌舞剧、小品等,也可以是其他形式,内容要健康向上。让孩子们学会表演,学会演讲,学会分享,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涵和意义。
(三)三评,提高阅读能力。
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评选书香明星、书香团队、书香家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1.评选书香明星,培养良好阅读习惯。通过评数量、评质量、评发展三个方面进行评选:一是每个周末在家在校参加阅读考级各一次,考级时间安排在期中、期末,期中、期末各班级评选出10-12个阅读明星,奖励自己喜爱的课外书或是颁发证书。二是认真阅读学校和班级推荐的篇目,每天有三十分钟以上的阅读时间,读书时能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善于积累,养成每天阅读书报的良好习惯。三是积极参加学校、上级组织的阅读活动,认真阅读学校推荐的阅读书目,经常向学校阅览室、班级图书角借阅书籍,能写较为具体生动的读后感。
2.评选书香团队,提升专业阅读素养。通过评引领、评氛围、评措施、评习惯、评活动等五个方面进行评选:一是班主任热爱读书,有引导学生阅读儿童文学及其它相应图书的能力,定期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检查与指导,定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重视调动家庭及社会力量,引导学生家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二是全班同学在教师言传身教影响下,阅读热情高涨,阅读情趣高雅,班级环境布置能营造出浓郁的读书氛围:建好、用好班级图书角,图书能够经常更换、无破损。三是班级每天的晨读和午休阅读比较规范,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读书活动。四是学生能养成书包里随时放一本优秀课外书的习惯,每生有一本读书笔记本,并认真做好读书笔记。五是组织班级阅读活动有特色,有创意,有成果,积累了一定经验,有各类活动资料。
3.评选书香家庭,提高家庭教育质量。通过评藏书、评时间、评示范三个方面进行评选:一是有一定数量的适合孩子阅读的课外读物,家庭藏书至少有50册,家长能教育并引导孩子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二是每周至少有一个小时的时间陪孩子读书,孩子每天的阅读时间不少于半小时,利用周末或其他休息时间,家长能带孩子到书店或图书馆一道买书、看书,让读书成为一种休闲时尚。三是家庭读书活动能做到坚持不懈,家长能鼓励并督促孩子写读书笔记或做读书摘录,引导孩子在读书中思考人生,认识世界,并帮助孩子养成记日记,勤练笔的好习惯。
五、成就阅读效应,硕果累累提书品。
近五年来,凭借阅读考级平台,以整本书的阅读指导课为抓手,专题教研活动作深化,书香系列活动当助力,制度考核为保障,阅读成果丰硕。
1.滋养学生:有500多位同学在县级以上的各类征文、朗读等比赛中获奖。其中,2018年6月参加三明市“新华杯”现场命题作文比赛小学组一等奖1人、二等奖4人、三等奖4人;9月12日参加推广普通话征文比赛一等奖1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5人。在省童谣创作比赛中,学生张劭杰创作的童谣《数星星》获福建省三等奖,并创作成歌曲拍摄成MV送到省里进行推广。
2.成就教师:开展“校园大阅读”活动,学校涌现出一批语文教学骨干,18位老师被评为宁化县“优秀阅读领航员”,28位教师受邀到外地、外校开讲座、上示范课,学校教师的49篇论文在CN刊物上发表,省市县级论文汇编102篇,34位教师童谣创作、征文比赛、教学设计获奖。其中,在宁化县2018年度优秀童谣征集评选活动中,赖承栋等3位老师的7个作品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在宁化县“2018年暑假读一本好书”征文活动中,赖承栋老师的《新奇创意,激发写作的盎然兴趣》《浓厚阅读氛围,激励海量阅读》分别获一、二等奖;饶妃娥老师的《经典故事演绎精彩人生》获二等奖;杨锦秀老师的《让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曾水清老师的《不断学习 提升自我》、李仕栋老师的《再读<爱的教育>有感》获教师组三等奖。2018年2月,在整本书阅读设计大赛,赖承栋、潘晓莲等8位教师分别获一、二等奖。
3.提升品位:学校先后被授予“福建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校”“全国校园文化先进单位” “全国书法教育示范校”“福建省规范汉字书写示范校”“数字化教学示范校”,连续六届被评为“福建省文明学校”,首届福建省文明校园、宁化县“书香校园示范校”等称号。连续两届获宁化县小学生汉字听写大赛团体第一名,获三明市中小学生汉字听写大赛第一名,代表三明市参加福建省汉字听写大赛获三等奖。
近几年来,《福建日报》记者莅临我校专题采访“校园大阅读”活动,《小学生周报》《中国教育报》《福建教育》等媒体记者先后报道学校“书香”校园建设。2019年2月14日,《三明日报》《福建日报》均报道了学校与小溪社区共建的“幸福书屋”开展情况。
近三年来,先后有江西省、宁德市、福鼎市、三明市梅列区、泉港区等省市县教育局领导、学校领导老师近千余人到我校观摩大阅读开展情况,起到了示范引领、辐射作用。
宁化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扎实有效的书香校园建设活动,已经融入校园的每个角落,融入每个附小人的心间。师生们尽情倘佯在书海中,学先贤精神,锻造核心价值观;与经典同行,铺就人生底色;以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愿书香弥漫每个附小人的心田,伴随每个附小学子的一生。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