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香城中学:让阅读从“想读”变为“享读”

发布时间:2020-09-30 作者:王继雄 王华柳 余志勤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2020中国教育新闻网书香校园优秀案例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香城中学从2016年开始推广整本书阅读,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此后,我们调整阅读方向,历经了很多尝试,从最初的备课组共同体研讨到借助市级菜单培训,从课题申请到读书论坛筹建,从邀约作家进校园到慢慢形成一定的体系,从慢慢读到慢慢思考、慢慢写,从阅读者到创造者,每一步都是挑战,亦是调整。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渐渐意识到,书香校园是一个体系,不是靠一个学科、一个备课组就能构建的,而是需要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甚至需要借助社会力量推翻学校有形的“围墙”,让读书变成一种习惯,让校园阅读、家庭阅读和社会阅读齐头并进,才能真正让学校成为读书的地方,让读书成为一件很认真的事。为此,学校着力打造并推广“乐读者”阅读项目。

怎么做阅读1.jpg

一、阅读的理念:关于“立体化阅读”的构想

在打造书香校园时,有一段时间,我们只顾着推广书籍,恨不得学生每天都捧着书读,恨不得每一个人都马上热爱上阅读,很多的活动让人目不暇接。可是冷静一想,我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要读书。我们对于阅读的目的、行为的认识并不够,所以我们决定按下暂停键,好好思考阅读的价值。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淀后,我们受到批判性思维的影响,认为读书不该只囿于读,还应和思考、表达关联起来,学生才会有收获。因此我们不再把读书这件事情和平时的学习分离,而是巧妙地融入到学生生活中。我们认为只有构建“阅读—分享—表达”三位一体的模式,改变惯常的思维,才能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价值。

二、阅读的原则:读书是一件很认真的事情

阅读非易事,既要鼓励学生阅读好书、分享表达,力争让阅读滋养心灵,构筑精神家园,也要注意到学生的接收能力。经过不断调整,我们十分关注阅读的节奏、要求和成果。

针对不同年级推荐不同书目,已成为我校的传统。遵循着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规律,参考师生共同推荐的书目,经过筛选组合,我们在高一主要偏重于诗歌散文,高二偏重于小说、社会思考,高三年级关注科学和哲学。

除了自由阅读,学生的每次阅读都伴随着班级或者学校活动的展开,通过征文、手抄报比赛、知识竞赛、论坛等方式展现学生的阅读收获。不仅如此,学校针对阅读氛围的构建,设置了“香中精英”奖,作为荣誉,可以和校长一起交谈阅读、和老师一起同台讲座。

三、阅读课程的构建:人人都是读者

1、构建教师阅读课程

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教师转变观念。要想营造书香校园,首先要从教师开始读书做起,毫不夸张地说,教师是书香校园的引领者,教师读书的品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但教师的阅读不同于学生的阅读,需要发自内心的热情,需要有足够的动力才能持之以恒。

为了鼓励教师阅读,我们采用了多种方式。在学校里,总有一些热爱阅读的教师,我们把这些教师先组织起来,成立了“教师学习共同体”,一起观影、读书、听音乐,并提供场地来进行讨论。

(1)自由阅读课程——“思享者论坛”。当教师成为论坛的发起者后,便可以引领全校共读。我们会在固定的时间邀请作家、学者一起来讨论,老师发表演讲,有时也邀请学生参加,开放型的论坛让书的选择更加多元丰富。

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体会到了阅读带来的快乐,有一种情感、精神上的巨大满足,但是阅读给教师带来的不仅仅是心灵的满足,还有教育意识的改变。

(2)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课程”力争用“文学作品+真实生活中写作材料”来开展阅读教学,以“问题”切入作品,以“思辨”来引导和推动整本书的理解,最终使课程价值和学生人格塑造最大化。课程通过对阅读“价值理性”的定位,让阅读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工具理性”的地位,不再那么功利,而是力争成为学生的“内在追求”。

2、构建学生阅读课程

(1)读书分享会。目前学校开设的阅读课程,包括了每周固定的读书分享会。对于学校里的大部分学生而言,每周日晚上的读书分享会已经成为了展示自己的平台。读书分享会要求学生在分享前要阅读,要筛选信息,处理信息,还要进行PPT的制作,分享时要有口才,要有逻辑,要有台风,要吸引听众。这些环节都在训练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这些都是领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听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倾听,这是培养尊重他人的品质。在分享整个过程中,台上台下学生的观念都得以刷新,从而激发学生们主动读书、获取信息的内驱力,而这个内驱力很具有调动主观能动性回归主动学习的可能,还有利于进一步培育书香校园。

(2)阅读课。在学校和语文教研组长期努力下,我们开设了校本课程——阅读课。为了推动学生真正的阅读,让阅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我们最初采取了教师范读的方式来进行。教师每周必须向学生推荐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且要做即兴演讲,通过长时间的浸润,让学生不知不觉间发现阅读的必要性。在校期间,阅读课以短篇小说、新闻时政、美术、影视鉴赏为主。寒暑假期间,则为学生开列书单(包含必读书目与选读书目),学生利用假期阅读,写读书笔记。由此,让阅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可以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同时还能兼顾时间的合理安排。

(3)阅读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我们设计了许多阅读活动来进行助推,按照年级来开展“为你读诗˙为你写诗”活动、“在这里,读懂中国”活动、“手绘金庸作品”活动、“奉曲填词”活动、“整本书征文”活动“走近他们”小论文写作活动、“思想论辩”活动等,其中最值得自豪的是我们在学校每年的依托世界读书日举办的“读书周”活动中开辟出了一个“师生共同讲座”版块,让师生共坐一堂,一起就阅读的价值、体会来开展小讲座,我们会为学生写简介。

四、打造阅读空间:从想读到享读

学生的阅读行为既需要内在动力,也需要外在助力,所以我们除了采用教师引领、同伴激励、师生互助成长外,也十分注重校园阅读文化的硬件、软件建设,全方位营造阅读氛围。

1、在硬件建设方面,力争建设成“想读就读”的阅读空间。

开放学校图书馆和阅览室;在教室开辟“图书角”,每月定期更换一些书目;改变学校走廊的布局,开设报刊亭、专门在每个楼层布置阅读角,实行“图书漂流”的创意,让更多爱读书的学生可以交换阅读;同时专门开辟“校长读书角”“流觞曲水留言角”等开放性阅读场所,让学生在想读的时候立马可以拿起书读。

全方位的开放阅读场所,营造出了良好的阅读氛围,学生在课间也可以随时读书看报,将阅读内化为一种行为。

2、在软件建设方面,依托本土文化,通过“三维一体”打造阅读空间。

我们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我们结合本地的杨升庵文化、宝光禅院文化、艾芜文化,制定出校本课程,并开设选修课,开展课题研究,并让学生走出去,来到升庵博物馆、宝光寺和艾芜故居,提升学生的感受力。

班主任在周日的读书分享会上选出优秀作品,并在每月进行评比,营造班级阅读氛围。与此同时,优秀的作品我们推荐到各级刊物进行发表,学生的作品先后在《华西都市报》《桂湖》等刊物发表、入选《艾芜故居清流明珠》《新都文史》等书籍,并在这种征文中荣获各种奖项。

年级组会定期策划、开展各种活动,如高一年级“我爱祖国演讲”“青年辩论赛”,高二年级的“摄影书画展”“戏剧周”,高三年级的“梦想征文”“成人礼”等。

当学生知道阅读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通过阅读来深入思考自己和生活时,他会更加自觉地阅读;当学生体会到参与的快乐时,他会更加主动地阅读;当学生理解了阅读的意义时,他会更加享受阅读的乐趣,成为终身的行为,所以我们要让阅读从“想读”变为“享读”,让更多的学生体会到阅读带来的改变,在阅读中遇见更美的自己。(报告撰稿人:四川省成都市新都香城中学 王继雄  王华柳  余志勤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