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道隐无名——李生龙老师给我开启的学术门径

发布时间:2022-09-06 作者:杨赛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摘 要:李生龙老师是我的诸子学启蒙老师。著有《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学》《墨子译注》等,参加马积高教授主持《历代辞赋总汇》的编纂工作,任唐宋分册副主编,点校辞赋150万字。当年,彭昊学长在李老师门下念硕士,他非常关照我这个半途向学的小同乡,经常给我说起李老师坐在简易教工宿舍的床沿上给他授课

李生龙老师是我的诸子学启蒙老师。我上中学的时候,只是零零碎碎读一些诸子语录上大学的时候,背过《老子》和《孙子兵法》硕士研究生还没正式开学,陈戍国老师要求我熟读《四书》,我顺带读了《易经》《庄子》。我慢慢地就喜欢上了诸子,古人的智慧和气象所折服。我爷爷辈在杨家祠堂念私塾的时候,背诵默写《五子干》是最主要的功课。诸子学是中华文化入门的经典,是研究中国学问的基石。


图为李生龙西藏留影。本文作者供图

李生龙老师给硕士研究生开设《中国古代思想研究》课程,讲授诸子学。李老师对道家、儒家、墨家、理学、辞赋学都有深入的研究。我虽然功底浅薄,但在李老师的引导下系统地读了一些书,也算是渐开门径。我读了胡适的《先秦名学史》、郭沫若的《十批判书》、李泽厚的《中国古代思想史论》等著作,《先秦名学史》对我的影响尤其大。这本书以名学为主线,把我以前泛读过的诸子都连起来了。我觉得,背诵、泛读、通读诸子固然能增加一个人的学养,但很难打通和深入。如果能抓住某个问题细读,用一条线索将诸子系连起来,对于提高思辨能力是很有好处的。先秦诸子大多都要谈到名学,有的是零星谈几句,有的是集中谈一段,更有甚者,是用专门的篇章来论述名学。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只关注名学问题本身,还要把名学放在整个学术体系与学术发展历程中加以研究。

很可惜,我的诸子学启蒙老师李生龙教授2018年1月辞世了。他是湖南祁东县人,湖南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著有《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学》《墨子译注》等,参加马积高教授主持《历代辞赋总汇》的编纂工作,任唐宋分册副主编,点校辞赋150万字。

我没有机会向他汇报我的粗浅的想法,求得他的指教。当年,彭昊学长在李老师门下念硕士,他非常关照我这个半途向学的小同乡,经常给我说起李老师坐在简易教工宿舍的床沿上给他授课,而当时的他,却对学术的前途充满了迷惑。那真是一道隐无名的生动画面。我曾经去过李老师家,只见墙上贴着他写的字和画的画,虽然没有装裱,但我实在佩服他的才华。我觉得,读书、教书、做学问之闲,弄一点琴棋书画怡养性情,是完全有必要的。我一直都在向李老师学习。他曾领着我们顶着酷暑批阅全省的自学考试的试卷。老人家坚持原则,宽厚善良,通达洒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李老师已经过三年了,大家都很怀念他,拟出一本纪念文集。李老师的女儿李华学长辗转找到我,说是看到我当年写过一段回忆文字和一副挽联,想收到这个集子里。真是惭愧,我硕士毕业后,很少回母校,也没有去拜见过李老师。硕士论文答辩后会餐,他那天好像心情不错,喝了几杯小酒,一个人摇摇晃晃地走回家。这个场景,居然成了我们师生俩的永诀。我无法回忆更丰富的内容,只好报告李生龙老师给我开启的学术门径,以告慰老人家上天之灵。我当年还拟了一副挽联深切悼念他老人家:“学宗儒道无为不当贤人失志,文备诗骚衡岳又有高士游仙。”


 挽联 本文作者供图

作者简介杨赛,男,湖南湘阴人,上海音乐学院研究员。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硕士,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博士,上海音乐学院艺术学博士后,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利时根特大学艺术哲学博士后。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