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传承国学经典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国家任务。国学经典教育已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国学经典的复兴不是国学经典的复古,不是简单的传统重启、照搬教条,而是在尊重国学经典的前提下,融入现代文明的精髓。基于此,我们借助省级重点课题《中华国学经典课程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研发了课程、编撰了教材、开展了系列活动,探索出一条实施中华国学经典课程的区域路径。
启动课题研究。传承中华国学经典文化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根”与“魂”,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核心素养体系中的传承,必须依靠中华国学经典课程的实施。
在中华国学经典的宝藏中,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育经验熠熠闪光,塑造着中国教育之魂。细察中华国学经典文化,不难发现对人、对学生发展的宝贵思想,不难发现所蕴含的文化精神、科学理性、创新实践基因。毋庸置疑,培育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吸收“外来”经验的同时,必须不忘文化的“本来”。这样,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才会有中国根、民族魂、世界眼。
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我们成立了课题组,申请了黑龙江省“十三五”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中华国学经典课程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成员包括高校学者、教育行政科研部门的专家、知名校长和省内外优秀教师,目前黑龙江省6个地市的58所学校参加了课题研究。课题组致力于在课题实验学校推广中华国学经典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程,让学生徜徉于国学经典之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国学经典让传统文化走进孩子的日常生活、走进家庭,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指南针”,成为核心素养培育的基本路径。
编撰课程教材。为弘扬国学经典精髓,直面国学经典学习的困顿,激发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致,我们编写了《中华国学经典·小学生学本》丛书,从浩如烟海的历朝历代国学经典中精心筛选适宜6-12岁少年儿童学习的篇目,供课题实验校使用。选文既充分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脉络清晰,又充分尊重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认知规律,讲求实效,在潜移默化中为儿童播下热爱中华文明的种子。
丛书的内容涵盖广泛,异彩纷呈。上至诗经、论语、先秦文学,下至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童蒙雅韵的众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粹。遵循“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思想,我们对经典原文进行精心裁剪组合,删除不适宜儿童阅读和时代发展的内容。为便于学生理解,围绕经典篇章编选了与之相关联的地理、科技、军事、天文、节气、民俗、医学、绘画、书法、建筑等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丛书设计了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品悟问题、体验活动等内容,培养国学经典的欣赏力,打破一味地任务式背诵的藩篱,让学生逐渐获得欣赏力。
开展系列活动。中华国学经典课程的实施必须依托于系列活动的开展,课题组联合黑龙江省国学学会,精心组织学校、教师、学生开展一系列活动,有力推动了中华国学经典课程的实施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开展网上调查。针对课题实施、教材使用、学生情况、教学实施等问题开展一系列网上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形成报告,用于指导教师研究和解决问题。
编制教学参考。我们制定了《中华国学经典·小学生学本》课程实施标准(试行稿),明确了课程总目标、年段目标、年级目标以及实施建议。为国学经典课程教材配套编写了每一课的教学参考,每一课都制作了具有基本范式的教学课件,便于教师教学使用,努力实现国学经典课程从好教到教好。
建设课程资源。课题组与实验教师共同建设了国学经典课程资源,每册书都有课文和拓展内容的音频朗读,利于教师课堂使用,学生在家听记;课题组定期到实验学校指导教学,定期组织评选优秀论文、教学设计、经验交流等;组织优秀课例及微课展示,并发布在课题资源网,利于教师分享交流。
召开推进会议。课题组每个学期定期召开国学经典课程实施推进会,会上邀请专家作专题报告,展示师生的国学素养,交流学校的典型经验,观摩优秀教师的示范课例等。
开展中华国学经典课程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课题研究,实施国学经典教育,我们简单而朴素的愿望就是让孩子说铿锵有力的中国话,写雅正优美的中国字,读博大精深的中国书,作至真至善的中国文,成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中国教师报》2019年03月20日第14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