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我和你

“慢慢”改变记

发布时间:2019-03-19 作者:刘守华 来源:中国教师报

“慢慢”是学生为班里的一个男孩取的绰号,我是接班后不久才知道的。

人如其名,“慢慢”做事情很慢。家长常常是一肚子苦水:他早晨起床、穿衣、洗漱、吃饭不停地招呼大人,临出门时还说丢了这丢了那,把书包翻个底朝天,让赶着上班的家长急得头上“冒烟”;做家庭作业时,他写一会儿作业,发一会儿呆,一会儿摸摸这,一会儿又摸摸那,非让家长一而再再而三督促才行,半小时可以做完的作业往往要用一个半小时。碰上这么个“磨叽包”,家长很无奈。

“慢慢”在值日同学中是最不受欢迎的。同小组的学生每次都对他“网开一面”,知道他很难胜任拖地、涮拖把这类活儿,便吩咐他摆放凳子。别人看来再简单不过的事儿,到他这里说“蜗牛状”一点儿都不夸张。课堂作业十有八九不能当堂完成,每次都由组长一催再催才勉强上交,以至于组长常常在我面前撂挑子。各科任教师对“慢慢”考试答卷的“惊人速度”摇头叹息,甚而无语……这样的事儿在“慢慢”身上多了去了。

家长的“苦水”、同学的“告状”、老师的“埋怨”,这些不得不让我更加“厚待”于他,努力让“慢慢”慢慢改变。

我参加班主任工作论坛,向专家请教,跟同行讨论,不只是把“慢慢”当成“管理”对象,而是视其为“研究”对象。于是,逐渐形成了《“慢慢”改变方案》:

一是管住众人口。我告诫学生,从此以后不能管他叫“慢慢”。经验告诉我,越说越磨蹭,说多了就会形成“自我确认”,反而强化了他自己的“慢慢”意识。

二是行动是关键。不要迷信“嘴”,不要迷信“说服”手段就能解决所有问题,有时要靠行动来改变。嘴里不说他慢,但在行动上要设法让他“快一点是一点”。鉴于他总是赖床不起,家长不妨用“硬手腕”,不必多费口舌,一狠心将其“拽”起来就是。

三是注意研究。蜗牛也有动作麻利的时候,不要紧紧盯住“慢慢”慢的地方,而要注意研究他快的时候。分析是什么情境、什么动机使他快起来的,这样有助于创造类似的情境,使其真正快起来。

四是承担责任。要让“慢慢”承担磨蹭的责任。如要想改变他吃饭磨磨蹭蹭的习惯,建议家长在征得孩子同意后,与其达成吃一顿饭需要多长时间的约定。一旦孩子超出预定时间,家长立即撤掉饭菜,连同零食一并收起来。这就是在告诉孩子,吃饭慢就得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此反复几次,定会收到好的效果。

五是各个击破。不要奢望孩子一下子改掉一身的毛病,先拣最易改的“磨蹭点”帮助改正,并适时表扬。改了这个再改下一个,“各个击破”就是这个道理。

六是持久作战。在改变磨蹭方面,我觉得短期内不可能收效明显,要有持久作战的耐心和心理准备。

在周围人的密切配合下,“慢慢”终于向着期望的目标慢慢改变……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滕州市腾云第四希望小学)

《中国教师报》2019年03月20日第11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