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负暄琐话

满汀芳草不成归

发布时间:2019-03-19 作者:余 晨 来源:中国教师报

说起姜夔,总会想起那些忧伤的词句。或许是因为漂泊羁旅的穷愁困苦、难以忘情的恋情挫折、无可奈何的家国之忧,姜夔的作品始终存在一种无枝可依的漂泊之感。

尤其是《杏花天影》,曲调耐人寻味而又独具风格、情思深远。虽然已经过了近千年,词曲中蕴藏的情感依然引人共鸣。姜白石原词如何配乐已经难以考据,但是许多人仍然尝试通过自己的努力,演唱这首《杏花天影》,找寻白石词的深远意境。

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兰桡、更少驻。

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

古人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如果想唱好《杏花天影》,深入理解词意是必不可少的。此词上阕写景思人,表达词人因回忆往事而涌上心头的愁绪,下阕写离情愁苦,词人泛舟波上,感叹只有“潮水”最理解自己的相思之苦,从而生出“移舟”漂泊,何处是人生归宿的迷茫慨叹。

在常见的乐曲中,《杏花天影》的前奏似流水般潺潺而来,读者仿佛与词人一样身处江边,处在一种平静而惆怅的情绪之中。

演唱时,演唱者应该根据“依字行腔”的原则来决定咬字的轻重。如“想桃叶、当时唤渡”,为了表现词人回忆往事的情景和忧伤的情绪,在唱“想”字时,应先拉长字头,由弱渐强,然后归韵。姜白石的歌曲中有许多入声字,入声字的特点是急而短促,因此演唱时要在力度上进行一些处理,咬字时先强,之后力度突然弱下来,之后再渐渐加强。咬字发音对情感的表达起很大作用,姜白石的词多是思念伤感的情绪,却又表现得非常含蓄,因此应采用软咬的方法,才能声情并茂地细腻表现出作品的清雅之韵和飘零之感。

在旋律编写上,《杏花天影》的上下阙几乎是一样的。但在演唱时,应从词意的角度来处理情绪,如上阕的“想桃叶、当时唤渡”,这一句是交代情绪的源起,演唱的音量应是中弱。下阙的相同位置是“算潮水、知人最苦”,表达的是作者心中无人能诉说的愁苦,演唱力度应该比第一段强一些,音量也要更大一些。上阕“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兰桡、更少驻”,描写作者倚栏北望,本应离去却心有不舍。因此,在唱“去”时要由弱渐强,把作者难舍的无奈表现出来。而下阙的相同位置是“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这一句的情感达到高潮,作者用眼前绿油油的芳草和日落的结合,烘托对自己归宿的问询。这里应该用更为饱满的内心情绪来演唱,但也要留有一些空间,“日暮”二字与前段的“待去”,演唱时力度处理要相反,“暮”要由强渐弱,表现出太阳渐渐落山的情景,最后“向甚处”的“处”字则要声断而气不断,表现词人陷入自己的情绪无法自拔。

《杏花天影》一曲充分体现了姜夔作品的怅惘、飘逸及朦胧之美,把握姜夔歌曲的整体风格,再从这首歌的旋律、咬字、行腔等方面深入体会,才能唱出它的飘零之感和清雅之韵。

中国古代文人音乐充满独特魅力,跨越了时间界限,冲击听众和读者的心灵,我们应从美学角度来仔细分析、推敲古代文人音乐,好好珍惜这块音乐史上的奇丽瑰宝。

(作者单位系福建省福州建筑工程职业中专)

《中国教师报》2019年03月20日第16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