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城乡教育差距大、教师发展不均衡、教研水平良莠不齐的现状,在全面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山东省高密市立足名师工作室、虚拟教研室、片区联动等教研工程,率先实施“双向预约”盘活三级教研,即根据镇(街区)、学校需要分别开展市级、镇级和校级“双向预约”,实现市教科院、镇(街区)和学校的三级联动。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双向预约机制和工作流程,有效解决中小学教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双向预约”六步走
“双向预约”是指镇(街区)、校际之间从申请预约到交流反馈的双向教研模式。其教研流程分六步:
第一步,确立主题。市区、镇(街区)或学校教研部门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实地调查,确立教研主题。
第二步,预约申请。镇(街区)教研中心、学校立足于自我需求,确定研究学科、学段和主题,向上级教研部门提出预约申请,请求得到相关专家团队的指导与帮助。
第三步,统筹安排。调研落实后,市教科院确定研究主题,查阅学科名师、带头人及虚拟教研室成员档案,依据各科团队的专长、特点为预约方选择指导者。从预约申请出发精心制订教研方案,并下达预约任务。
第四步,双线预备。在市教科院教研员的牵线下,确定学习内容和教研方式(讲课、说课、讲座等)。商定后制订具体详细的计划,彼此各尽其力,精心做好准备工作。
第五步,开展活动。在预定时间、地点开展教研活动,组织本区域同学科教师参与,邀请上级教研员、同学科名师现场指导,实现各取所需、各解所惑、共同提高。
第六步,优课储备。活动结束后双方各自整理过程性材料(预约书、备课资料、教研实录等),并让市教科院存档,这样既留存了痕迹又为其他学校提供了参考。
当然,除了因问题而预约外,也可以针对教师成长的“点”(培养骨干教师等)进行预约,以“点”带“线”提升教师素养。
“一体四式”三级联动
三级教研共同体由市教科院学科教研员、镇(街区)教研中心主任和业务校长组成,在三级教研共同体的统筹引领下,“双向预约”可按照“四种方式”进行。
泛约式——发现问题,随机预约。在教学或管理过程中发现问题立即设立主题,随机提出预约申请,三级教研共同体针对问题安排活动。
“精”约式——方向明确,精准预约。预约申请越过“上报”程序,直接投向“受约方”。双方协商制订教研计划,再报教科院备案。
“合”约式——共性问题,合作预约。如果多个片区或学校预约申请的教育问题类似,市教科院则将预约项目合并,制订教研计划,形成指导团队,集中开展片区或全市层面的大教研活动,解决共性问题。
“签”约式——较难问题,系列预约。如果预约者所提问题难度偏大,则在三级教研共同体的细化中将大难题分解成系列性小主题,让预约者结成联盟,通过多次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市教科院、镇(街区)教研中心、学校三级之间的预约联动,形成由点及面的立体教研框架,教研共同体以教学和管理两条主线为抓手,在常规管理、课程建设、教学手段、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准确而全面地掌握“第一手信息”,为推广先进典型和破解难题争取主动权,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升教师素质。
机制保障层层跟进
为保证“双向预约”教研落实到位,保障机制的层层跟进必不可少。
学段预约调研。“在问题中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在反思中研究”是“双向预约”教研的指导思想。《XX学段预约调研工作机制》将全市教育按照学段进行规划,进而为教研的开展积累真实数据。基于此,市教科院提出了“221工作机制”——每周2天时间进行基层调研,2天时间进行集中研究,1天时间进行交流反馈。
学科示范基地。为充分发挥优质师资和优质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从全市遴选学科教研有成效、学科教学有特色的优质学校作为学科教学示范基地,并出台《中小学学科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在学科基地建设过程中,学科教研员每月至少一次深入学校,通过随堂听课、集体备课、共同磨课等形式,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学科骨干系列。依据《骨干系列教师评定考核管理办法》,在全市组建一支骨干教师队伍,每年进行一次评定考核。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坚持高规格、多层次、广渠道的研培结合、周期培训。
镇街教育联盟。制订《教育发展联盟实施方案》,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彰显特色”为宗旨,规划、指导成立教育发展联盟管理委员会。通过镇(街区)、校际合作与交流,将先进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优质资源辐射到联盟内其他学校,提升各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教育联盟以“主题活动”为平台,通过一系列研训联动活动(同课异构、教学技能大赛)的开展,盘活优质资源,缩小各校间的差距。
(作者系山东省高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教师报》2019年03月20日第15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