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特级教师谈教学·刘 勇

读懂成长,建造“精神小屋”

发布时间:2019-04-08 来源:中国教师报

成长,是一种放手。放手,需要智慧,需要境界。

为何放手?答案的直接呈现与反复背诵,教师的越俎代庖与照“本”宣科,成为压抑语文课堂的“王屋”“太行”。在这个过程中,导致学习的过程缺失,对话的舞台缺位,学生的自我缺席。因此,我们要发扬“愚公”精神,搬掉这两座大山。放手,就是让学生参与体验,让学生消化吸收,让学生自我成长。

那么,我们应在哪里放手?要放手于阅读领域。条分缕析的肢解和机械反复的应试,剥夺了学生读书的时间,扼杀了阅读的兴趣;上课时等着老师讲答案,读文章时没有自己见解,屡屡出现“一听就会、一看就懂、一做就错”之怪现状,正是缺乏有效阅读的体现。要放手于写作领域。教师教授了无数的技法,学生依然不会写作文;批改了成堆的作文,学生仍然写不好作文,原因就是教师管控太多,学生没有真正喜欢上写作文。要放手于课堂领域。“勤快父母,懒惰孩子”的现象,促使我不断反思,如何在课堂上做一个智慧的“懒”老师。

如何放手?首先,教师不多为:课堂精讲,腾出时间让学生多学;其次,教师不先为:教师后点,迸发灵感让学生会学;最后,教师不妄为:课堂留白,挪出空间让学生自学。教师有所为,是为了促进学生意义建构,实现课堂共生;教师有所不为,是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在阅读方面,我会让学生先阅读再分享,这样的阅读更有意思。剩下的时间,学生邀我讲课外美文,一不小心,半学期就讲了十多篇。而每次我讲完后都请学生谈谈对不同文章的看法……如此,品读好文、推荐好书,在班上蔚然成风。

作文批改几次,了解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后,我就推给他们自己改。不会改,老师可以提供帮助;会改了,每一个学生都是小老师。没地方发表,就自己编小报发表。老规矩,第一张我出给学生看。下次就由学生自己出,每个小组出一期,一个月出一张。一不小心,大家居然爱上了写作,喜欢上了编小报。

学生还自发创建了班级文学社,又主办了《青春逗》班刊,“青春无极限,逗你笑开颜”是文学社充满朝气的口号。“青春逗”文学社曾多次参加省级、国家级征文大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如何成就放手的境界?要树立“课立则人立”的观念,为学生的一生成长建造三间“精神小屋”,分别盛放着:趣味、能力和品质。“趣味”是成长的动力、人生的乐趣;“能力”是成长的钙片、人生的价值;“品质”是成长的境界、人生的脊梁。要搭建这三间小屋,就要在教学中达成“语文味浓、自主性高、品质感强”的目标。语文味浓,即让课堂教学聚焦于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围绕核心素养,搭建学习支架;自主性高,即让课堂教学着力于学生的主体性和生长性,善于创设情境,进行对话共生;品质感强,即让课堂教学指向“慢教育”和“可测量”,尊重学习规律,提升学习品质。

我总是努力使自己的语言像火种,点燃学生心里的兴趣之炬;像石块,激发学生心灵港湾的思维之波;像珠玑,悦纳学生审美意识的敏锐之目。我总是选择相信学生,与他们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班上有一个“智囊团”,由课代表和喜爱语文的学生组成,还可以轮换。上课前,学生预习后,“智囊团”收集、整理预习问题,形成上课的主问题,并和我一同确立“学什么”“怎么学”。理想的课堂,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又带着新的问题走出教室,在这个美好的空间里,思考一直伴随始终。

放手成长、自主学习是抵达深度学习的必由路径。而让学生自觉读起来,自在写起来,是“课堂小屋”的精神追求。

(作者系四川省成都市棠湖外国语学校语文特级教师)

《中国教师报》2019年04月10日第4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