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观点

不断深化高效课堂建设

发布时间:2019-04-23 来源:中国教师报

■宋永成(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从“掀起课堂革命”到“打造高效课堂”,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要求我们基层办学实践必须将教室从教授场所转化为学习场所,从班级授课制转向小组合作学习——这是深化课改的一个基本标志,至于课堂模式,可以多种多样。

当下中国课改到底有什么特点?从课程建设看,城市学校优于农村学校;从课堂变革角度看,农村学校超越城市学校;从全国范围来看,课改呈现中小学推动大学的趋势,尤其是课堂改革方面大学落后于中小学。因此,未来课改发展,第一,城市学校要向农村学校学习课堂变革经验,农村学校要向城市学校借鉴课程建设经验;第二,大学要向中小学学习,进一步改进大学的课堂教学;第三,学校课改不能故步自封,需要向国际同行学习。

■刘爱军(中国教师报特聘课改专家)

近年来,建设高效课堂成为越来越多教育人的共识,但是真正要让高效课堂成为教师生活的常态依然任重道远。尽管这样的改革符合社会潮流、符合教育规律、符合人才培养需求,但对教师来说却要经受两个挑战:挑战教师的安逸生活,挑战教师的职业安全。所以,课改中教师内心对改革有抵触情绪和行为懈怠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不是教师拒绝改革的理由,教师还是要做起来。对此,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专业研究者或培训者应给予关注,并从不同角度引领教师去转变观念,帮助他们实现专业成长。与此同时,教师也要以积极的心态接受专家的指导意见,不能因为听上去“虚”就不去实践。专家往往是站在理论和实践的终点对教师进行指导,而教师却是走在路上,如何弥补两者间的空间差异,需要专家和教师共同努力和改变。

■郑大华(陕西省柞水县教研室主任)

课改要遵循三个规律:一是遵循人的成长规律,二是遵循认知规定,三是遵循教育规律。目前的高效课堂建设,基本上是将原来的教师讲学变成教师导学。在这个基础上,其实还应该根据学习目标任务、问题进行导学,即目标导学或问题导学。如果最终能实现学生自我导学,那就达到了学习的更高境界。

一节真正的好课,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都会因为学习而发生变化,他们会在问题的发现与解决中,在学习的互动与体验中获得更好发展,从而呈现真实的学习、真实的成长——这样的高效课堂才具有巨大的生命力。

■丁来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课改办主任)

应试和素质教育并不是对立的,素质教育包括应试能力,应试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的一种素质,但它绝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我不反对应试,但反对极端的应试教育、单纯的应试教育。教育的根本问题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而不仅仅是获取高分。对此,我有四个建议:第一,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并重,无论是评价学生、评价学校、评价教师,还是评价校长,都不应该只有结果性评价;第二,不能只采用“高利害性评价”,比如唯分数评价;第三,加快考试和评价制度的改革进程;第四,教育评价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化。这不仅是回应国家对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

《中国教师报》2019年04月24日第5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