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悦读·话题

阅读这么好的事

发布时间:2020-04-03 作者:许小兰 来源:中国教师报

读着书名《童年的消逝》不免就生出些许淡淡的忧伤。在这本书里,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开篇就道出事实——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童年。这真是一个令人震惊却又不得不承认的“噩耗”。书中说,如果用一个普通美国人对“儿童”这个词的理解来看,那么童年的存在不超过150年。庆祝孩子生日的习俗,在18世纪的美国大多是不存在的。在远古时代,儿童的童年是被忽略的,他们并没有因为自身的弱势而得到格外优待。

直到印刷术普及,书本与知识在社会中流行,一切走入文化与文明时代。这个时候人们才发现,儿童这个年龄段接受新知识是多么重要,“童年”这个概念才应运而生。尼尔·波兹曼所讨论的“童年”,指的是一种被创造的、相对于“成年”存在的社会学概念。将“童年”与“成年”相区别的是经验的获取和拥有。

然而,电视等电子媒介摧毁了这样的状态。在图像主宰的电视领域,成人与儿童别无两样,即使是未受到启蒙教育的儿童也能接受。正是电视这种外在形式和非排他性,侵害了成年与童年的分界线,使曾经对文字的认识能力变得不再重要。孩子从电视上便可以轻松接受到成人世界的知识和规则。在从前的印刷术时代,学校就是象牙塔,过滤着社会不良信息,保护着孩子纯洁成长。儿童要经过努力才能走完通向“大人的世界”的路。但当文字渐渐被现代传媒方式取代,经验的获取越来越容易之后,儿童不需要经过漫长的探索、走太多的路便能成为大人了。

孩子拥有了瞬间长大的力量,这看上去似乎没什么不好。然而,它却毁灭了儿童更多的可能性。在一览无余的媒介面前,曾经被成年人讳莫如深的秘密也变得敞开。儿童与成人获取了同样的信息,儿童的社会分类便模糊起来。结果呢?成人在儿童面前失去权威,对语言的控制力逐渐下降。不良信息的大量传播使文明礼仪失落,公众普遍无视规则、对礼貌用语漠然,衰退的不只是童年,也有成人性格的萎缩。一个孩子拥有与他的生理年龄不相称的经验时,实际上违反了正常的生命成长轨迹。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传统的捉迷藏、跳房子等儿童游戏销声匿迹,曾影响几代人的儿童歌曲被热辣广场舞曲所取代,可爱纯真的童装让位给新潮流行的小版成人服装……如此种种,无不警示着我们:童年在消逝。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书创作于电视文化风靡的20世纪80年代,因而波兹曼还未曾见识到当下的媒介:抖音、快手、电子游戏等成了儿童的新宠。诱惑太多了,关了电视有电脑,关了电脑有平板,扔开平板还可以试试游戏机。阅读这么累的事,怎么可能愿意试?

读完这本书,深刻认识到“童年的起源”和媒介对人类社会的意义后,我成了乡村网络公益课程的阅读导师,与乡村孩子一起走进一个又一个故事,我觉得这是很好的表达爱的方式。与孩子阅读的过程,也是我不断学习和感受爱的过程。我相信:在童年,孩子能感受到多少爱,会直接影响他们的一生。孩子说:我才发现读书不只是学知识,阅读真好玩!是啊,我也想说,阅读这么好的事。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兴化市实验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0年04月08日第9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