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山东省郓城县黄岗小学,近年来以乡村田园课程建设为抓手,在办出有影响力的乡村教育的同时,也让爱国主义教育全方位、全过程融入田园课程建设之中。
开发田园课程,爱国主义教育添新翼
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方位的,具体落实靠的是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综合实施。其中,课程建设应该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黄岗小学的课程建设不仅充分利用乡土和田园资源丰富了课堂教学,而且让爱国主义教育伴随课程开发厚植在乡村大地。
小玉米,大设计。学校去年在百果园内种植了不少玉米,整个过程从种植到管理都是学生完成。玉米长势喜人,大获丰收后被学生掰下来堆放在校园里。他们围坐在玉米堆周围说啊笑啊,这些棒槌一般的玉米很快成为学生手中的玩具,搭房子、垒家园、建城堡……一个个玉米建筑就这样搭建起来,他们又开始比赛谁做得最漂亮。借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机,学生用丰收的玉米做元素,制作方案、设计造型、摆放玉米、悬挂国旗……整个过程,学生精心准备,忙而有序。终于,一场别开生面的庆祝仪式开始了。全体学生进入程序——正中间是一个用玉米摆放而成的“心”形图案,图案里是“1949-2019”数字,两面是用玉米摆出的“我爱中国”四个大字,前面是四个学生手持国旗庄严站立,还有数十名学生摆出“中国”字造型,其余学生围在四周,在国歌高唱中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一次平常的收玉米活动,演变成一场爱国主义教育的盛宴,让人惊喜。
小葫芦,大情怀。《七彩葫芦课程》是黄岗小学精品课程之一,分为十个章节,在设计课程的时候,多个章节就融入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赏葫芦》章节有“葫芦架下讲革命英烈故事比赛”,《画葫芦》章节有“巧手颂党恩画葫芦比赛”,《写葫芦》章节有“搜集并书写关于葫芦的革命故事”要求。其中“三只葫芦渡黄河”的故事就颇受学生欢迎。故事说的是当年刘邓大军要在郓城渡黄河,挺进大别山。渡黄河需要黄河防线图,为了将国民党的黄河防线图尽快送到刘邓大军手中,当地一位地下党员腰部绑上两个葫芦,背部挂着一个葫芦,利用三只葫芦,黑夜渡过黄河,把情报送到刘邓大军手中,帮助刘邓大军一举歼敌。
当地乡村葫芦馆也有很多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葫芦馆分别呈现十二生肖、二十四节气等,还有“文明少年”“一带一路”和“阳光路上”等展区,特别是“阳光路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葫芦展示出来,学生在画、写、说的过程中爱国、爱党的情怀油然而生。
小泥巴,大手笔。《黄河少年爱泥巴》同样是学校的精品课程。该课程以讲故事的方式展开,情节曲折、故事生动、妙趣横生。书里同样有很多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寻找红胶泥有对老党员的采访,制作泥巴原料有聘请老党员帮忙。泥巴课分为不同的教育主题,有捏老红军战士、捏雷锋像、捏四大发明等。在学校的乡村泥巴馆内还有很多关于学生思想教育的内容,如“我爱学校”“我爱家乡”“我爱祖国”等,这些展区内都是相关的泥巴艺术品,学生经常进来观看,不知不觉中就增添了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
拓宽田园课程,爱国主义教育注新能
田园小舞台,深情颂党恩。在黄岗小学校园内田园正中间,有一个直径6米的圆形小舞台,看上去像一面躺着的石鼓,鼓面是黄色的,周围是红色的,特别漂亮。这面石鼓作为学生的展示台,不仅仅供学生个人表演,还有许多集体活动都在这里举行。其中,唱红色歌曲、讲革命故事、朗诵爱国诗歌是演出的主要内容,这里还会经常举办各类以爱国主义为专题的展示活动。
鹅蛋送给退伍老军人。当初评选田园学校“十大景点”,谁也没有想到学校的动物园会获得第一名。学生特别喜爱小动物,他们会经常来这里喂养和观赏。动物园内的两只大白鹅与学生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它们似乎也特别卖力,一个春天下了70多个鹅蛋,足足装满了几个盆。学生会经常讨论这些鹅蛋该送给谁,经过少先大队商议后一致决定,把鹅蛋送给村里退伍的老军人,因为他们曾为国家流血出汗,作出了贡献,应该向他们学习。送完鹅蛋回来,有几个学生还说长大后去当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手握钢枪,保家卫国……
贫困户吃上了免费蔬菜。学校一年四季都有蔬菜种植,春天的油菜菠菜、夏天的黄瓜辣椒、秋天的白菜萝卜、冬天的莲藕山药……种植蔬菜让学生得到了劳动锻炼,学到了科学知识,也为他们表达爱心提供了机遇。每次收获完毕,把最好、最新鲜的蔬菜送给村子里的贫困户是很平常的事情。村里几乎每个贫困家庭都吃过学生送去的蔬菜。在获得村民高度评价的同时,村委会的干部也给予了表扬,他们还给学生发放了“爱心少年”“最美乡村少年”等奖状和证书。
推进田园课程,爱国主义教育加新力
田园情景剧,让思想品德课教学有了新模式。去年5月16日,一场特殊的情景剧表演在黄岗小学操场上演。这场名为《流浪猫的故事》的情景剧,演员和观众都是黄岗小学的学生,而脚本内容就来自于发生在田园学校的一个真实故事。
学校田园图形中间有一个睡莲池,里面有学生养的金鱼。一只流浪猫也会和学生一样经常到那里,有时垂涎欲滴地看着水池内的鱼儿,这时学生会把流浪猫赶跑。一天,流浪猫淹死在睡莲池内,学生以为是流浪猫偷吃金鱼被淹死的,后来看了监控才发现:这只流浪猫是为了自己的“小猫”才去抓鱼的。当时看监控的几个学生都哭了……学校就根据这个故事改编成了情景剧《流浪猫的故事》。情景剧还根据当下的幸福生活与伊拉克、叙利亚等流浪难民的悲惨命运对比,让学生明白不仅要感恩母亲,更要感恩祖国,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让我们拥有幸福的家。
此外,学校还根据真实故事编排了《牛粪的心灵是美的》劳动情景剧,《可怜又可恨的的鸭子》防校园欺凌情景剧,《我们要做“四德”人》文明做人情景剧,用创新的思政教育模式开展广泛的教育活动。
“红领巾唱响美丽乡村”,乡村里吹起一股温暖春风。乡村田园学校的教育资源和活动开展不能仅局限于校园内,学校要为乡村振兴服务,于是就有了“红领巾唱响美丽乡村”大型活动。黄岗小学精心编排了《清洁家园当标兵》《感谢党的富民好政策》等快板,《我要去喊爷爷奶奶》《三只葫芦过黄河》等故事,《唱支山歌给党听》《我和我的祖国》等许多爱国主义歌曲,学生利用节假日在辖区内的各个村庄轮流表演,吸引了许许多多的村民观看。
夯实田园课程,爱国主义教育添保障
课程建设离不开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党性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党建工作一定要走在前。
12份入党申请书。前几年由于种种原因,黄岗小学的党建工作一直开展得不好。伴随着田园课程开发,学校及时融入党性教育,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在课程设计之初就提出了要把爱党、爱国家、爱社会主义教育内容添加到田园课程建设的每一个章节、每一个门类。不管是理论灌输还是故事展现,又或是活动开展,在潜移默化中,教师的自觉性越来越高,同时由于田园课程的开发,学校办学品质逐渐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也逐渐增强。他们发现,课程开发离不开党建,而党建更能促进自己成长,于是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最近一年多就有12位教师写了入党申请书。
学校成立了党支部。要求入党的教师越来越多,学校就把教师组织起来,集体上党课。有时候也让教师参加全镇的党组织活动,这样一来教师的热情更高了。严格自我要求、不断自我提升成为学校的主流风气,学校成了远近闻名的党性教育示范窗口,也建起了黄岗小学党支部,并把附近小学的党员一同纳入进来。学校定期开展党组织活动,很多都是聚焦课程建设的。
可以说,田园课程的开发,很好地促进了学校党建工作的开展,不仅落实了学生的劳动教育,也让爱国主义教育全方位促进了师生的发展。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郓城县黄岗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0年08月19日第6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