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谈作业母慈子孝,一谈作业鸡飞狗跳”。疫情期间,网上流传着许多关于家长辅导孩子写作业的视频,引发众多家长的共鸣。如何有效破解家庭教育的盲点和痛点,使家校合作不仅仅停留在开几次家长会、搞几次专家讲座,内容上向纵深推进,形式上更具仪式感;合作方法上突破时空限制,让家长自由选择,更具灵活性和有效性。近年来,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以“两书一信”为抓手,化解家校合作痛点,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两书”,即学校(幼儿园)向新生发放的入学通知书,同时给家长发放家长学校入学通知书;“一信”,即给家长的一封公开信,以不拘一格、喜闻乐见的形式,倡导“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家校紧密合作,孩子健康成长”的育人理念,实现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格局。
精美设计通知书,文化育人走人心。在设计入学通知书时,区教育局要求各学校的通知书样式要有新意、有仪式感,这是孩子对学校的第一印象。样式上要突出一个“靓”字,让通知书成为学校的一张名片,学生和家长拿到通知书便充满期待;内容上要突出一个“特”字,把每所学校最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最美的校园景观、学长学姐的美好祝福印制到通知书上,即使毕业多年,学生看到入学通知书依然心潮澎湃。
各学校的“两书”不拘一格,各具特色。长山小学的“入学锦囊”里有一张导图,既能导览也能定位;一方魔镜,既能正举也能正心;一勺一筷,既是文明也是传承;手绘“两书”,既是祝福也是希望。这份饱含深情的手工制作的礼物,历经教师的折叠、粘贴、包装、入袋,是给新生定制的一份特殊礼物。
金华四中玉泉校区的入学锦盒内含“两书一信”、一枚校徽、学校简介折页以及取材玉泉校区八景图制作而成的一套明信片,从活动形式到入学通知书礼盒的设计,充满仪式感。
精心布置开学礼,仪式育人暖人心。辖区内各学校精心布置开学礼,把握好孩子踏进学校的教育时机,用温馨的布置、隆重的场面、规范的仪式放大教育各要素,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从更广的角度,身临其境获得暖心的体验、感悟新阶段的成长,引导孩子走好人生“第一步”。
各学校的迎新仪式暖心、庄重、喜庆,有的学校请高年级学生担任小导游、小讲解员,带领新生与家长一起游览校园。婺城小学、东市街小学等学校都有手绘地图,标志性“景观”一一在列,新生与家长像走进“大观园”,边走边看边打卡,留下一张张充满童真的初遇美照。环城小学的新生踏入“温暖之门”,参观丽泽堂、雷锋纪念馆、明月园等,各具特色的暖心仪式成为新生永恒的回忆。
仪式感教育不是嘴上功夫。虹路小学校长施彦文不仅手写每份通知书,还带领班子成员分组将“两书一信”送到学生家里,与家长见个面、聊个天,鼓励孩子体验劳动、热爱阅读与运动,将仪式教育“送到家”。
精巧构建“立交桥”,协同育人沁人心。学校举办家长学校,并给新生家长发放入学通知书。把家长组织起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是推进家校合作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各学校根据校情扎实开展线上线下培训,真正让家长快进门、学得法、走对路。
环城小学自2015年践行“温暖教育”,建设暖校园,培育暖教师、暖爸暖妈,共同培养“存暖心、做暖事、说暖话”的温暖儿童。2018年成立暖爸暖妈工作坊,邀请全国著名亲子教育专家举办讲座,为家长答疑解惑;举办家长学校层级进阶研修班,以学分制和系列培训项目的形式,提升家长家教水平,让家长做到“持证”上岗;常态化、周期性开设家长课程,填补教育领域家长教育的空白。
今年,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学段中“两书一信”(学生成长证书和家长学习等级证书)、学段末“两书一信”(学生毕业证书和家长学校结业证书)的做法,组织家长参加浙江省家校合作线上平台,让家长自由自主学习家教知识;线下通过学校不定期开展亲子活动、书信交流、聊吧课堂等形式,推动家长学校突破时空限制,实现校内课堂与校外课堂相结合、集中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线下学习与线上学习相结合,完善家长学校内容的序列性、系统性,搭建起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四位一体”协同育人的“立交桥”,实现家长成长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有效指导,系统提升家长的育人能力。
(作者系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教育局局长)
《中国教师报》2020年08月19日第15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