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高度重视,贵州省贵阳市学前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入园难问题。但受经济、文化、教育基础薄弱等因素的制约,贵阳市学前教育还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尤其是农村学前教育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改变农村幼儿园设施陈旧、缺少游戏材料、缺乏专业师资等现象,贵阳市着力补齐农村学前教育短板,将教研指导的重心转向农村,聚焦问题、精准施策、主动作为,有策略、分步骤大力提升农村学前教育质量。
策略一,“捆绑式”考核。将乡镇中心幼儿园作为各区(县)学前教研指导责任区的龙头园,再将村级幼儿园纳入乡镇中心幼儿园负责的责任区,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考核。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对乡镇中心幼儿园的考核实行 “镇—村捆绑式”整体考核。考核实行“四项积分”制,即组织管理、经费保障、教研指导、活动效果四项,促使乡镇中心园和村级幼儿园履行好教研的主体职责。考核由区(县)成立考核工作领导小组,严格对照《责任区“四项积分”考核评分细则》进行量和质的综合评定,严格按照评选条件,评选出合格、优秀和示范责任区、责任园,并将考核结果与省教研指导责任区建设资金的拨付相结合,坚持以奖代补原则,体现激励和奖惩。
贵阳市以责任区“捆绑式”考核促进乡镇中心幼儿园与村级幼儿园以强带弱的集群式发展, 实现共管、共研、共享、共成长,增强了乡镇与村级幼儿园之间的凝聚力,促进乡镇中心园组织管理与教研能力的提升,促进每个村级幼儿园办园质量在原有基础上快速提升。
策略二,派驻好教师。办好村级学前教育关键在教师。乡镇中心幼儿园通过派驻好教师、培育临聘好教师两种途径,切实解决山村园师资不专业、师资不足等问题。
乡镇中心园轮流派遣专业能力强、师德素养高的好教师到山村幼儿园进行为期不少于一年的支教。支教教师深入班级承担保教工作,与村级幼儿园教师一起创设游戏环境;一起策划和组织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理念,努力转变家长观念;同时,有意识地向小学教师请教一些教学上的问题,研讨“当孩子出现这样的问题时,我该如何指导”“怎样引导孩子将游戏中无意识运用的数学经验转化成有意识的学习”,等等。
由乡镇中心园临时招聘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幼儿教师到山村园任教,对其做好岗前的专业培训,使其了解幼儿园一日生活组织与管理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同时,乡镇中心园定期深入山村园进行教学常规检查和专业指导,有计划地安排山村园教师到中心园跟岗学习、观摩交流,切实抓好临聘教师持续在岗培训。
策略三,蹲点指导。各乡镇中心幼儿园组建由业务园长、保教主任负责的山村幼儿园指导组,制定蹲点指导制度,派驻骨干教师蹲点,保证责任区内的每一所山村幼儿园都有一位教研指导责任人,落实教研指导责任。
蹲点教师在开学初长驻山村园持续近两周的蹲点指导,手把手引领山村园教师一起制定一日生活作息时间表、一起创设游戏环境、一起设计与组织学习活动、一起观察和指导幼儿游戏。在帮助山村园教师重建一日生活保教常规后,采取每周一次蹲点指导的方式,通过跟班观察半日活动、查阅资料等,对山村园管理与保教工作进行持续的专业指导。
策略四,项目带动。依托“教育部—儿基会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提升项目”,以“幼儿园自主游戏研究”为突破口,对山村幼儿园进行重点扶持。
一是资金扶持。利用儿基会项目资金(近30余万元)和自筹资金,为山村幼儿园配备室内外游戏材料、图书、修缮园舍等,为幼儿自主游戏、一日生活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二是专业指导。依托项目国家级指导专家和市、县两级项目研修指导组,形成了市级教研引领,县级分层推进,乡镇中心园具体指导,村级幼儿园扎根实践的项目跟进研修模式。通过调研、教研和培训等,助力山村幼儿教师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学习中研究游戏、研究儿童、研究课程。
得益于“教育部—儿基会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提升项目”的支持,在市、区(县)、乡镇中心园引领的责任区共同努力下,贵阳市山村幼儿园办园质量明显提升:转变了村级幼儿园园长、教师、家长的儿童观与教育观;扭转了“小学化”倾向,室内外游戏环境和材料有了保障;改善了保育设施,幼儿有了更安全、卫生、舒适的生活环境;改变了教育方式,基本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一日生活安排更加合理,幼儿更加自主、发展更加充分。
贵阳市实施“四大策略”开启了全面提升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的新征程,实现了乡镇中心幼儿园与山村幼儿园统一管理、统一考核的集群式发展之路,全面推进农村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作者单位系贵州省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中国教师报》2020年08月19日第15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