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大家谈

学科教研员专业发展的“三重进阶”

发布时间:2025-07-08 作者:胡渝江 江明菊 来源:中国教师报

区域学科教研员被誉为“师者之师”,学术界将其称之为“实践型教师教育者”,即“基于教育实践、为了教育实践、在教育实践中”培养中小学教师专业精神与专业能力的专业人员。在推进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实践型教师教育者的教研员,其专业发展水平对于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备受教育决策者和教育研究者的高度关注。深入研究教研员的专业发展阶段,可以发现其专业发展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根据教研员专业发展阶段的侧重点不同,可将其专业发展阶段划分为三重“进阶”。

第一重进阶是从教学人员进阶为教学研究人员。一般而言,教研员大都是从一线教师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原本是各学科的优秀教师,随着教学时间的不断增长、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以及教学反思能力的持续提升,他们逐步从教学新手成长为成熟型教师。成熟型教师进一步探索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如何科学且巧妙地应对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如何创造性地适应学科课程教学改革等诸多议题,并由此向研究型教师成功转型。该进阶过程的最终目标,是使一线学科教师能够顺利转岗为学科教研员,使其具备承担教学示范与教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正式开启“区域学科教研员”的职业生涯。

第二重进阶是从教学研究人员进阶为教师研究人员。具备教学反思能力、能够进行教学示范与研究的“区域学科教研员”,仍需持续专业进阶。从一线学科教师转岗至区域学科教研员后,教研员应着重提升专业指导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同时借助个人人格魅力引领区域学科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承担“示范者、指导者、研究者、引领者”等多重角色。在教学示范、研究与指导过程中,教研员逐步意识到高质量教学不仅依赖教研员的专业引领,更取决于教师个体的专业悟性,尤其是教师个体的专业素养、教学态度、教育理念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等因素。此外,教研员还发现学科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存在显著的校际差异和年龄差异。基于区域学科教研现状,教研员着力从专业引领、激励制度建设,以及教研员与学科教师关系建构等方面协同发力,引领区域学科教师全员专业发展。

在此阶段,区域学科教研员的角色从单纯聚焦学科教学研究,逐步拓展为既注重学科教学研究,又兼顾学科教师专业发展和区域学科教师队伍培育,成为研究“职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力量,并最终成长为区域学科教师团队的“领头羊”。

第三重进阶是从教师研究人员进阶为教育研究人员。高素质专业化教研员能够实现教育政策、教育理论、教育实践三者的融通与转化。他们能够从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视角,审视学校场域中发生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同时,他们还能从更加广域的视角探究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教师专业发展,形成超越学科教学知识、更具普适性与通识性的教育认识,并提出独具特色的教研主张。实现这一进阶的教研员,能够成长为区域乃至更大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学科教研员。

教研员专业发展的三重进阶并非一成不变依次推进的,而且教研员群体本身存在个体差异性。总体而言,具备较强的教育实践探究意识和浓厚的教育研究兴趣,在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技能的同时,也能主动探究教育问题以及关注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甚至还积极开展教师专业发展自我研究等,是一个教研员走向优秀的必备素养。

(作者胡渝江系重庆市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江明菊系重庆市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助理研究员)

《中国教师报》2025年07月09日第1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