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感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但由于小学生抽象思维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学习量感存在一定困难。量感可视化教学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能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建立对可量化特征及大小的认识。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深化量感可视化教学策略,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的重要意义。量感主要指对可量化特征及相互间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与理解。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常遇到长度、面积、时间、体积等数量的估计与计算,这些正是进行量感教学的有效载体。可视化教学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开展教学,将抽象的数学概念、数据及信息以形象化方式呈现,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能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显著提升学生的思维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充分认识量感可视化教学的重要性,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认识,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量感是人们在直观感受下对数量、大小、长短等物理量产生的理解。而小学生抽象思维尚未成熟,学习量感知识较为困难。以往教师在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时,多围绕教材进行机械化灌输,教学氛围枯燥乏味,不利于小学生量感的形成。而且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显著提高,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教育改革需求,导致学生的学习仅停留在表面。而可视化量感教学能让学生产生深刻的学习体验与感受,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通过可视化量感教学,教学呈现多元化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由此可见,量感可视化教学能引导学生以更直观形象的方式理解数学概念,助力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的路径。借助图形化教学,直观呈现数量概念。在量感可视化教学中,教师应选择直观的教学方式,图形化便是有效的路径之一。在讲解抽象的数量概念时,教师可通过绘制图表或图形,让学生利用形象思维进行观察,依据图形变化理解数量变化规律。在此过程中,学生能从图形中提取数的含义,进而发展良好的数学量感,以便在后续学习中灵活运用图形推断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一课时,小学生对厘米、米等长度单位缺乏概念。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量感,教师可借助线条图或直尺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学生通过观察线条或直尺上的刻度,能直观地对厘米和米形成鲜明对比。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利用柱状图,如设定一根柱子高为1米,另一根柱子高为50厘米,让学生通过观察两根柱子的高度关系,理解1米等于2个50厘米,即100厘米。此外,教师还可选取小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家里床的长度、教室黑板的长度等,制作图表或柱状图,并标注不同的长度单位。通过与直观图表对比,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厘米与米的关系以及不同尺度的应用场景,从而将这部分知识内化为自身能力。
运用动态模拟工具,展现数量变化过程。量感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在比较与感知中逐步发展。教师在课堂上应引导学生对比不同数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建立对数量关系的认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为直观呈现数量大小随条件变化的过程,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手段,灵活运用动态模拟教学工具,将抽象的规律以视频形式呈现,这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量感。
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内容时,教师可运用动态模拟教学工具,为学生展示不同大小的角从0度到360度的变化过程,以及每个单位和关键点对应的角的类型,如0度无角,0度到90度为锐角,90度是直角,90度到180度为钝角,180度是平角等。为让学生有更深刻的体会,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拖拽控制点旋转图形,感受角度递增时形态的变化。这种教学模式能让学生更好地感知和认识角度的大小及变化,从而建立良好的角的量感。
借助互动操作工具,提供实践体验机会。除理论讲解和间接观察外,在量感培养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以更好地发展量感。这就需要借助互动操作类可视化工具,满足班级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操作,观察相应变化,获取新的思路,进而灵活运用所学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面积》内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几何画板绘制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并通过拖拽调整图形边长,感受面积随边长变化而产生的变化。面对复杂图形时,学生可尝试将其拆分或拼凑成多个规则图形,通过调整规则图形的长宽,观察图形面积变化,进而推导相应公式,使学生在动手中深化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量感的可视化教学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有效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因此,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可视化量感教学的优势,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图形、动态模拟工具和可视化工具,将抽象的数量直观呈现,让学生建立深刻的认知与体会,从而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
《中国教师报》2025年07月09日第15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