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罗英:奇思妙想 “玩嗨”体育

发布时间:2025-09-10 作者:本报记者 崔斌斌 来源:中国教师报

30多年来,每天坚持晨跑超10公里,获得5次半马冠军,人送爱称“跑马女神”;担任校长后,早出晚归,带领师生活力满满地将体育作为第一学科,人送外号“‘钛合金’校长”;课堂教学中,将闲置物品变为学生喜爱的体育器材,仿佛闲物“魔术师”……罗英的故事还不止于此。

————————————————

“热,没有一丝风。”开学在即,8月30日早晨7时28分发布这条朋友圈时,罗英刚在湖水倒映着美景的江西南昌青山湖边跑完一次“半马”——21.0975公里。

罗英是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高新校区(简称“南师附小高新校区”)执行校长,每天至少10公里的晨跑,她已经坚持了34年。为了让肌肉有所放松,如今的她跑三天休一天,此外几乎不会“缺席”。这份坚持和毅力,让许多师生敬佩不已。

这样一位体育女校长,让师生送上了“跑马女神”“‘钛合金’校长”等爱称。

跑马女神

2016年11月20日,罗英的名字成为江西许多媒体的头条,尤其是南昌教育系统的头条。在南昌首届国际马拉松比赛中,她以1小时32分36秒的成绩夺得女子组半马冠军。一位女教师拿了半马冠军,这可振奋了南昌教育系统尤其是南师附小师生的心。

那几年的赣州马拉松、新余马拉松等赛事,罗英也拿到过女子组半马冠军,这样不俗的实力与形象,让“跑马女神”的名号不胫而走。

其实,跑步乃至体育早已成为罗英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因为,体育彻底改变了她。

与记者对话时的罗英侃侃而谈,可谁会想到,小学阶段的罗英是个上课发言会满脸通红、手会不断发抖的“i人”(内向型人格)。

转变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的。那时的罗英喜欢排球,喜欢看中国女排的比赛。刚好她就读的文教路小学想成立排球队,教练到班里挑选队员,跃跃欲试的罗英却落选了。

胆小的罗英骨子里却很要强,她找到教练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教练瞥了罗英一眼,说:“我们从来没选过个子这么小的球员。”一盆冷水泼了下来。罗英却争取道:“教练,给我一次机会,让我试试……”在罗英的多番坚持下,教练默许了。于是,其他学生在打球,罗英就在旁边观看模仿,球出界后罗英总是第一时间冲上去帮忙捡回。

一个月后,教练被感动了:“你真的那么喜欢打排球吗?”“嗯。”“如果你能通过体能测试,我就让你加入。”

50米跑、跳远、跳绳、摸高……每一项测试,罗英都拿到了“优秀”。“没想到,你这小小的身体有这么大的能量和爆发力。”让教练更没想到的是,担任替补队员一周后,罗英就因表现优异成为主力队员。

田径也是罗英的强项,后来的校运会,400米跑、800米跑她都拿到了第一,由此顺理成章成为校田径队队员。

谈到这些,罗英还专门感谢了她的体育启蒙老师徐宁,“他发现我有点体育天赋,于是在课堂上让胆怯的我担任‘小老师’,有示范动作时优先让我来做,老师的引导让我慢慢克服了恐惧,也发现了自己的特长。”罗英说,“体育老师改变了我,体育造就了我,改变了我的性格。”那时,她的心里就埋下了一颗当体育教师的种子。

“你想当体育老师吗?”1991年5月,在南昌十七中就读时,班主任问罗英。

那一年,南昌师范学校要招收体育师范生,十七中只有1个名额,有12个优秀学生竞争。

有机会实现自己的儿时梦,罗英“既高兴又担心”,因为还要参加五项全能测试——50米跑、800米跑、跳高、跳远、掷铅球,总分第一才会被推荐。

只有两个月的“备战”时间,罗英只能拼命练,她给自己设定了目标,早上至少跑5公里,练距离;下午练2小时,练强度,练力量。两个月的时间让她脱胎换骨,也养成了几十年来坚持早上五点到六点跑步的习惯。

那次竞争,罗英在五项全能测试中三项第一、两项第二,总分第一,被顺利推荐。

她离体育教师的梦又近了一步,但没想到,这只是有了参加考试的资格而已。8月下旬,南昌师范学校要再进行测试,从全市100多名优秀学生中录取40人。于是,罗英只能每天接着练4小时。

考试当天,罗英很是忐忑,她还是全场最矮的那个。不过,站上赛场的那一刻,身高并没有限制她的发挥,中长跑是她的强项,1500米跑和800米跑根本无人能敌,双双第一。最后,她如愿以偿进入前40名,“机会确实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罗英说。

罗英的成长似乎始终伴随着体育竞赛般的“打怪升级”。

南昌师范学校设立体育师范班的一个目标,是在1994年的全省中师运动会上洗刷从没拿过名次的屈辱历史,这个重担落在了体师班12名学生身上。

此时,罗英又遇到了一位对她影响至深的好老师。

将要与体校出来的学生同场竞技,班主任、特级教师涂雪松却告诉罗英:“你的潜力比他们大很多。”就这样,涂雪松带着罗英严格训练,每天高强度训练后,还会给家境普通的罗英熬阿胶汤,有时里面还会放一根人参。

1994年,涂雪松交给罗英一个任务——只要3000米跑和1500米跑能拿到全省中师运动会前8名就算完成任务。最终,罗英拿了3000米跑冠军、1500米跑亚军。

那次运动会,12个队员全部拿到了冠军,总分远超其他中师院校。据罗英回忆,校长跟他们打趣道:“以前总是灰溜溜地来、灰溜溜地走,今年我要理直气壮地上台领奖。”

读师范的经历让罗英更坚定了自己的教师梦,“我一定要成为涂老师那样的体育老师”。

这段经历也让她觉得自己的意志力比任何人都要顽强,为她以后的教师乃至校长生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毕业后,罗英被分配到当地最好的小学——南师附小。

2015年,罗英成为南昌市第一位小学体育特级教师。

2017年,担任学校中层三年后罗英成为南师附小高新校区执行校长。

“钛合金”校长

2018年8月入职前,教师程美霞就听说了罗英的大名,“她的体育女校长的身份让我十分诧异与好奇,毕竟在惯有的认知中,这实在是一个巨大的角色突破,她带领的学校会有什么不一样呢?”

还真有些不一样,这从罗英的另一个外号就能略窥一二。

每天早晨跑完步后,罗英大约七点半到校,在校门口微笑迎接学生。八点半学生进教室后,罗英马上去巡课,每栋楼都会转一下,看看教师上课的情况和学生听讲的状态,也跟有空的教师聊聊天,每天她很少坐在办公室,基本都在外面,晚上八点前几乎没有下过班。

从早上六七点到晚上八九点,每天工作这么久,罗英的精神还那么足,似乎有钢铁般的意志,于是老师们就给她起了个“‘钛合金’校长”的外号。

其实在罗英看来,有时也是“迫不得已”。

2017年6月,教育集团领导跟罗英说:“你去担任南师附小高新校区执行校长。”

“开什么玩笑?”当时只担任中层三年的罗英有点难以置信,推辞几次无果后,她只能“赶鸭子上架”。刚开始那段时间,面对教师、学生和家长多方的压力,罗英欲哭无泪。

罗英曾问领导:“为什么选择我当这所新学校的校长?”领导就说了一句话:“我觉得你是一个让人放心的人。”

既然没经验,那就只能不断学习、不断践行。亲力亲为、榜样示范是她的一大管理方式。而另一大管理特色就是体育。

“过去提到体育,许多人都觉得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边缘学科,为了升学率和好成绩,大家普遍忽视了体育锻炼。”但罗英认为,“体育是最好的教育,体育能改变人。”

在她看来,体育的价值是语文、数学等学科所不能及的。一是能塑造孩子健康的体魄。二是能健全孩子的人格,比如勇敢、不放弃、抗挫折能力、团队精神等。三是能锻炼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让孩子学会沟通和合作。四是能让孩子养成终身运动的习惯,这个习惯对孩子一生都有益。

在罗英的带领下,体育成为南师附小高新校区的“第一学科”。

那年9月入校,程美霞迅速发现,原来体育课可以是上午第一节,原来体育课不允许被占用,原来除了全校的大课间外还有下午的年级大课间,原来大课间校长会带操领跑,原来每周二下午都会安排一次体育教研,原来运动的欢笑声无处不在,原来校园可以洋溢如此别样的生机与活力……

为什么会把体育课放在上午第一节呢?罗英介绍,运动之后人的专注力会更集中,她以自己为例,早上运动以后会觉得“电量满格”,如果没运动的话就会有些疲惫。

除此之外,罗英还想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好玩”。

为此,学校“玩活”小课堂,在日常教学中,把体育课堂与竞赛活动相融合,通过两人赛、男女赛、小组赛、班级联赛等形式,灵活开展田径、篮球、排球、舞龙、冰雪运动等竞技赛事。

“玩嗨”大课间,学校制订大课间活动方案,规范落实“两级”大课间——校级大课间和年级大课间,跑操+体能训练、广播体操+体能训练、武术操+体能训练、啦啦操+体能训练等灵活变化。

“玩热”各赛场,学校引进了两套智慧体育运动系统,建立了两个AI运动吧。跳绳、开合跳、仰卧起坐项目可实时进行计数,摸高、跳远项目瞬间显示运动成绩,学生的个人成绩除了可以通过AI人脸系统识别打卡和刷新纪录以外,还能为班级累计积分。AI运动吧成为学生最爱的网红打卡点。另外,统筹开展班级、年级、校级三级校园体育赛事活动,每年组织学生参加省市区各类体育竞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玩转”学期末,每学期结束时,学校将期末学业评价与体育课堂学习、趣味体育活动等相结合,创新评价方式,以“FX体育游园闯关活动”形式开展,带动学生“爱运动、会运动、享运动”,让体育与健康从“一门课程”变成“一种习惯”。

在小学的6年时间里,罗英要求学生必须拥有两项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这对他们的一生都有帮助”。

闲物“魔术师”

在南师附小高新校区,许多人觉得罗英就像魔术师一样,能把闲置物品变成有趣的体育器材,变废为宝,让童年玩出花样。

自制接力棒、自制海绵球、自制“跳神器”、自制跳高架、自制“多功能球”等就是她和团队的创新。

罗英介绍,常态的接力跑教学,学生使用的是木制接力棒,重量大且安全系数较低,学生一不小心容易互相伤害,于是学校利用保鲜膜筒、水管、纸箱等生活闲置物品,将其用彩色纸粘合包装成“接力棒”,美观、轻便且安全。

再比如,传统跳高架是由铁架和竹竿组成,搬来搬去不太方便,大多数学生对此器材会产生恐惧感。为帮助学生克服心理恐惧,罗英用泡沫条、水管、漏斗等制作成小巧、精致的彩色跳高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跳高的热情。

还有,为解决学生多、器材少的状况,学校体育团队独具匠心,用五颜六色的塑料袋制作成14个小环,将其组合成球形,把气球放入球内,吹至与球吻合,“多功能球”制作而成。可别小看了这个球,它颇具实用价值,可当足球踢,可当皮球拍,可当排球垫,可当篮球投……

这样的自制体育器材尝试,还要从罗英参加的一次比赛说起。

2003年,罗英参加了南昌市“园丁杯”体育教学竞赛,这是南昌市含金量最高的教师竞赛活动,几乎每所学校都会推荐最优秀的选手参赛。那次,罗英抽到的是投掷课,“该怎么设计这节课,才能既让学生喜欢又让评委青睐?”她思来想去,决定在废旧的海绵外面裹上一层彩布,这样的彩球颜色明快且在上课时不会让低年级学生受伤,并与当时火热的奥运话题相结合,将课堂设计成模拟奥运会的形式。那节课,孩子们看到彩球后异常兴奋,参与模拟奥运会活动也非常积极。最终,罗英获得了市“园丁杯”体育教学竞赛一等奖。

担任南师附小高新校区执行校长后,罗英发现还存在有些孩子不喜欢体育课但喜欢体育的问题。学校体育器材有限,于是罗英让教师“脑洞大开”,思考能不能将闲置物品如矿泉水瓶等利用起来自制教具,既环保又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热情。

于是,空的矿泉水瓶里加上一些沙子变身“哑铃”,在全年级做哑铃操时派上用场,摇起来“沙沙沙”地响,也能充当沙锤。于是,也有了自制接力棒、自制海绵球等。

“您把旧纸筒做成跨栏(道具),把气球缠上绳子做成排球等。这些体育器材既环保又实用,成为我们健身运动的不二之选。我真心为您的奇思妙想点赞。”学生万佩辰在给罗英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

如今,南师附小高新校区的体育教师外出送教时,也会遇到许多学校体育器材不足或学生体育兴趣缺乏的问题,这时他们就会把自制的宝贝介绍一番,引发不少师生的赞叹。

虽然与教师一起制作这些体育器材的过程是辛苦的,但看到学生在课堂上玩得开心,能提高课堂效率,能让他们真正受益,罗英就觉得很值得。

如今担任校长已8年,不管体育课还是校园管理,罗英遇到过许多困难,但她总是用体育带给她的能量不断向前。“我就是一个体育人,我爱体育,体育也改变了我,而我也应该去传承这种体育精神。”罗英说。

————————————————

罗英,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高新校区执行校长,江西省特级教师,曾获省、市体育教学能手称号、南昌首届国际马拉松女子组半马冠军,入选第三届蔡崇信公益基金会以体树人校长计划,多年来所带学校排球队多次获得市级比赛冠军。

《中国教师报》2025年09月10日第7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