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杨振德:运动里藏着生命的光

发布时间:2025-09-10 作者:本报记者 韩世文 来源:中国教师报

从体育专业的学习突围到“以体树人”的引领行动,他是那个三十年如一日的“零玖先生”;从传统运动项目进校园到“共享智慧教育”闪亮童年,他将“体教融合”的理念书写成生动的办学实践;从“人人奔上运动场”的办学理念到“让每个孩子站在运动场中央”的育人哲学,他让“以体树人”的学校教育成为照亮童年的精神密码……他就是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实验学校教育集团总校长杨振德。

————————————————

今年8月的最后一天,伴随着太阳升起,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实验学校(简称“沣西实验学校”)的校园里也迅速升温。在琳琅满目的社团课程报名现场,家长带着孩子咨询、体验,热闹非凡。

有学生穿戴整齐,正在教练指导下进行击剑练习;有体验者弯弓搭箭,第一箭便射中目标,赢得阵阵欢呼;几个学生直接冲入学校研制的“笼趣斗场”,开启足球射门对抗……更多的新生第一次走进校园,他们在教学楼中庭的小广场上体验智慧体育的神奇,也随着地面清晰的运动游戏线路一遍遍跑着、跳着。而他们面前,“让每一个孩子站在舞台中央”的核心理念背景板正在“星光舞台”上闪耀。

这是沣西实验学校教育集团总校长杨振德最喜欢的场景,也是作为创校校长的他,近10年来坚持“以体树人”的生动体现。在他的带领下,体育不再是学校课程的“配角”,而处于育人的“C位”;运动场不仅是强身之所,更成为铸魂之地。

如此,当运动具有了哲学的意蕴,体育也成为办学强教的第一课程;杨振德也从一所学校的掌舵者,逐渐成为科学引领和带动区域行动的“扛把子”……

一个人的奋斗:宝藏校长的“三级跳”

如果没有体育,或许就不会有今天的杨振德。他的成长轨迹,本身就是一部“以体树人”的生动教材。

出身农村的杨振德受当过兵的父亲影响,学生时代就注重锻炼身体。为了通过读书走出大山,考体校就成了他比较理想的选择。于是,长期奔跑于田间地头的他,高中时代便与沙袋为伴,每天绑着沙袋练习长跑,家乡吴起县的胜利山也成为他此后30多年超过千次的攀爬对象——吴起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而杨振德从吴起出发,越过胜利山,成为当地农村第一个考上本科的大学生,走进了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自此与体育结下不解之缘,且让他终身受益。

工作后,杨振德并未停止奔跑。从西安灞桥区的名校教师应聘到西安高新第二学校成为办学“元老”,几乎干遍了学校的所有岗位,后来以副校长的身份在西咸新区面向全国的招聘中脱颖而出,成为沣西实验学校的创校校长。他完成了从农村学生娃到省会名校教师、从普通教育者到全能型管理者、从创校办学的实践者到“国培计划”授课引领者的“三级跳”。

“早起三朝当一工”,传统文化的智慧滋养着他,体育的健康理念影响着他,让他30多年坚持每天清晨6:09起床跑步。他说:“零是不忘初心的起点,玖是追求完美的坚持……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清零’的状态,不断学习、自我提升、追求极致!”而他,也有了“零玖先生”的江湖雅号。

工作期间,杨振德不断“清零”,学习不辍,跨专业攻读心理学、法学硕士学位,最终更是获得法国保来迪亚大学博士学位。他说:“学习能让我静下来,学会了从‘论术’走向‘论道’。”因此,他逐渐学会跳出体育之技思考教育之道,更清晰地坚持依法治校,更人文地让“教育从看见孩子开始”。办学中,他大力推动校园“零点体育”行动,“我们提倡学生进校第一件事就是参与体育锻炼,无论清晨跑操还是队列训练,通过适当运动帮助自己的头脑‘清零’,为接受新知识做好准备”。

正是这种不断自我超越的精神,让杨振德敢于在教育实践中不断“破局”,引领学校走向“以体树人”的创新之路,他本人也入选2023年蔡崇信公益基金会以体树人校长计划,成为教师和家长口中的“宝藏校长”。

一所学校的崛起:体育“C”位的“马拉松”

如果有机会漫步于沣西实验学校校园,那些热血又动人的生命画卷总能感染我们:低年级学生追着校长切磋乒乓球艺;高年级学生手把手教低年级弟弟妹妹编排啦啦操;班级互约的足球联赛一场接着一场;教练带着学生在场馆中不断瞄准,打靶、射箭;保安大叔也会在课间化身太极教练,带领学生舒展身姿……

每天行走在校园里,杨振德不由自主的笑意总是掩藏不住。

课间15分钟,整个校园都沸腾起来。教学楼中庭的“七彩活动区”,跳绳、踢沙包、投壶……欢笑声、呐喊声此起彼伏,生命的能量在这一刻被无限放大。从传统游戏到AI互动,从个人挑战到团队竞技,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什么样的教育能让学生真正健康成长?2017年建校之初,杨振德就坚定地选择了体育。他提出“让每个孩子站在运动场中央”的育人哲学,构建“12310”体育课程体系:以“以体树人”为核心,深耕第一课堂、创新第二课堂、丰富第三课堂,形成普及、竞技、专业三级梯度。

每个年级都有“一级一品”特色体育项目,更邀请世界冠军启蒙教练入校指导,让学生的体育梦想触手可及。学校还推出课间“微比赛”星卡制乒乓球联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课间也能尽情享受运动的乐趣。后来还推出了“我爱挑战”竞赛比拼系列活动,包含武术、跆拳道、排舞、啦啦操、腰鼓等项目在内的大课间操舞活动,每年举办的春季田径运动会、秋季三跳运动会以及班级足球联赛、篮球联赛,让越来越多的学生走上了运动场、站在了赛场中央。从班内比拼到班级对抗,从学生项目发展成师生一体的集体竞赛——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也要加入战团,为班级团队争得荣誉……

运动带给学生的不仅是对胜负的认知,更是敢于突破的勇气和永不言弃的精神。而倡导“以体树人”的杨振德在办学中一直持续突破:因为受到学生想打乒乓球而没有条件的“刺激”,他狠下心在校园安装了近百台乒乓球桌;为了让学生能随时随地活动,他拆掉所有器材室的门锁,将体育器材散放在走廊里、树荫下、转角处,打造“共享体育角”,让体育运动设施融入校园生活的每一个空间;他设计“快乐课间七部曲”,融入摸高、投掷、AI体育互动等项目,确保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他引入非遗项目,安塞腰鼓、秦汉战鼓、太极拳、八段锦走进课堂,成为全体学生的“精神底色”;他推动“全员运动会”,连保安、保洁都上场,真正实现“人人参与、人人运动”;他倡导举办亲子运动会、爸爸篮球联赛、妈妈跳绳比赛等,让家长积极参与,以身示范,发挥榜样的力量。

“学生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项目,身体素质和基本运动技能得以不断提升,真正将‘跳得高、投得准、爬得上、喊得出、玩得乐、笑得灿烂和AI智慧体育’的‘快乐课间七部曲’发展目标融入日常生活当中。”学校体育组组长李伟表示,仅2024年学校体育教师做裁判的篮球单项比赛就超过140场,这也确保了学生人人奔向运动场。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全校4361名学生人均参与3项以上体育运动,近视率3年下降12%,肥胖率下降9%,印证了学校“以体强基”的显著成效,学生在运动中也学会了“优雅地迎接胜利,体面地接受失败”。

办学8年来,学校腰旗橄榄球、棒球、武术、艺术体操、拳击、轮滑、旱地冰壶等运动项目的校队先后获得国家级、省市级和区县级奖200余项,先后5次获得陕西省小篮球冠军。体育小明星也不断涌现,学生宁舒雅入选“2024安踏U14青少年篮球联赛暨安踏小篮球全国总决赛”全明星阵容;孙泽熙在2023—2024赛季CAAU青少年篮球联赛全国总决赛中荣获U10组全国冠军。

一个群体的超越:人才强校的“自由泳”

如果在清晨6点半的学校操场上“偶遇”一群充满活力的身影,除了跑步锻炼外,他们可能还会探讨一个学科问题或者交流一段有意义的阅读心得。

杨振德总是有这样的惊喜收获。当数学组教师边慢跑边与他分享:“昨天用篮球得分诠释函数概念,没想到学生一点就通!”他的精神头就更足一分。他带领全校教师共读哈佛大学医学院约翰·瑞迪所著的《运动改造大脑》一书,其中就有他们信奉的经典理论——运动不仅能唤醒沉睡的神经元,还能激发思维的无限潜能。

学校教师也正带着创意书写“体教融合”的生动实践:语文课上,学生学着用文字记录拔河比赛时的心跳与呐喊;物理课上,跳绳的节奏与圆周运动的研究链接起来;就连食堂师傅都潜心钻研“四季营养餐”,让健康饮食与活力运动相得益彰……

没有优秀的教师,就没有优质的教育。杨振德尤其重视体育教师的成长与赋能。如今,体育组13名教师中,2人担任年级组长,4人进入学校管理团队。

曾怀揣教育热忱远赴新疆的体育教师韩昭,将体育课堂搬进戈壁绿洲,在支教岁月里种下健康与拼搏的种子。走进沣西实验学校后,他从体育教师转向大队辅导员、德育副主任,在新的赛道上持续守护学生成长。

从小就对教师这个职业心怀向往的李伟,经过四处“赶考”,最终在沣西实验学校的舞台上发光,不仅担任了体育组长的职务,更因为做事细心、周到成为大家认可的公寓管理中心副主任。

初中部体育教研组长张敏,研究生毕业后来校任教,当初差点因为初创期的艰苦条件而放弃,正是杨振德的宽容与指导,才让她没有放弃主动学习。她说:“杨校长让我明白,体育教师不仅是教运动的,更是育人的。”为了更好地育人,她选择继续攻读博士,与杨振德共同申报市级课题“课程思政视角下初中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研究”。

小学体育组组长李晨既是细致入微的“规划者”,也是推陈出新的“创变者”。他为低年级学生设计了“动物模仿跑”“器材寻宝”等趣味游戏;牵头为高年级学生打造了“班级体育联赛”,让运动不只是练体魄,更能培养品格。

担任年级组长的宋彤欣,行动能力强,带队成效显著;负责体育组视频号、抖音号的唐佩佩能拍摄会剪辑,是对外宣传的一把好手;李文杰负责公众号,也成了部门的“一支笔”……学校后勤保障中心张锋的故事更是励志,喜欢体育的他从最初的水电工转型为教育管理者,以50岁的年龄连续征战4年自学考取教师资格证书,成为学校“跨界成长”的典型。

在杨振德看来,如今沣西实验学校的体育教师早已突破传统教练的单一角色,摇身变为兼具学术研究、课题探索与网络传播能力的复合型教育者。

当学校做好了顶层设计,做好了文化氛围营造,教师“心灵有港湾、成长有平台”,杨振德以体育为支点营建的“健康第一,以体树人”的学校教育生态,便有了鲜活生动的模样……

一个区域的战略:以体树人的“团体操”

2024年4月,来自陕西全省500多名教育工作者走进沣西实验学校,共同见证陕西省学生体育协会以体树人中小学体育教育工作委员会成立,杨振德当选该委员会主任。这是陕西省首个以“以体树人”为使命的省级教育平台,旨在推广沣西实验学校经验,结合地方文化构建“关中金色体育、陕北红色体育、陕南绿色体育”三大区域特色。

作为集团化办学的核心校,沣西实验学校创建8年来,始终贯彻“以体树人”、育“健康”人的方针,通过“让每个孩子站在运动场正中央”的育人理念,将学校带上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其经验也不断被复制。而杨振德打破“重智轻体”传统,提出并践行“体育是人格教育的最高形式”的办学实践,不仅改变了一所学校,更影响了一个区域。

杨振德表示,以体树人中小学体育教育工作委员会将通过深化校际合作凝聚社会合力,面向更多区域推广“以体树人”教育理念,进一步探索聚焦资源整合、赛事实践与社会服务,形成“理论研究—实践推广—资源联动”全链条机制,让体育真正成为强健体魄、塑造人格的重要载体。

教育的价值绝非独善其身的孤芳自赏,而是美美与共的温暖传递。多年来,沣西实验学校还积极帮扶陕北、铜川等地学校,通过输出“星级卡”激励机制,以积分形式记录学生的运动成长轨迹;开设“冠军课堂”,邀请专业运动员分享拼搏故事,点燃学生的运动梦想。杨振德更是以陕西省教育督学、“国培计划”培训专家等身份,不断走进学校、区域分享办学经验,通过各种平台阐述“以体树人”的典型意义。

“我们要让体育之光照亮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之路!”杨振德说,当我们看到学生在阳光下奔跑、在比赛中欢呼、在失败中成长,就会明白:运动里藏着生命的光。那光,正照亮中国教育的未来。

————————————————

杨振德,正高级教师,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实验学校教育集团总校长,陕西省教育督学、省教学能手。曾荣获全国德育管理科研先进个人、全国基础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全国特色创新示范校长、陕西“最美校长”等荣誉称号,入选第四届蔡崇信公益基金会“以体树人”校长计划。持有“基于AI的体育训练能力开发软件”等3项专利,主持参与“特色学校创建与品牌名校发展研究”等8项国家级教育规划课题研究。

《中国教师报》2025年09月10日第8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