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栉风沐雨,西安邮电大学始终将“特色立校、人才强校、创新兴校、质量荣校”作为发展理念,深耕邮政物流领域人才培养。面对新时代中国快递业务量稳居世界第一、行业对创新型人才需求迫切的新形势,学校依托全国邮政人才培养基地和省级现代邮政产业学院,以物流管理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为抓手,构建起“修身崇德,学以致用;聚力融通,师生共创”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为邮政行业高质量发展输送了大批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修身崇德为先,筑牢人才价值根基
针对高校人才难以下沉至行业基层和偏远岗位的困境,学校将“崇德修身”融入教学全过程,通过“双色基因”教育培养学生服务国家和行业的价值理念。
以红色基因为根,厚植爱国情怀。学校推动红色教育全面融入校园生活,依托党员工作站、邮苑心语辅导站、邮路职业指导室组成的“两站一室”开辟思想教育阵地;搭建红色邮政公众号、邮苑青年公众号、企业微信社区,通过“两微一区”延伸红色文化触角;围绕家校共育云平台、社会育人志愿岗、学工与教学联动组形成的“两育一联”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激活“红柚”思政育人品牌动能,为人才培养筑牢精神底色。
以绿色基因为魂,浸润行业文化。学校发布邮政物流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推出邮政物流课程思政数字平台;拓展100余个实践场景,打造农村物流、国防物流、数智物流等3类实践团队;年均开展科创活动20次。通过课堂、实践、科技三轮驱动,学校将邮政文化融入“愿为、能为、善为”人才培养全过程。
通过实施“双色基因”教育,学生服务基层的意愿显著提升。学生连续5年在邮政物流类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全部选择服务农村,主动选择县级及以下岗位实习历练,学校60%以上毕业生投身西部建设、援疆援藏,涌现出一批少数民族业务骨干和边疆国防生。
学以致用为要,构建特色课程体系
针对高校分散购置教学资源导致投资受限、适配性低的问题,学校跨区汇聚四所邮电高校的国家级、省级一流特色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同时整合邮政、顺丰、京东、菜鸟等行业领军企业的实习实训资源,构建虚实融合的实践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围绕邮政物流行业新兴岗位和学生个性发展的双重需求,学校遵循“厚基础、宽口径、强专业、显个性”的分层递进培养思路,构建起“贯通文理、分类培养、跨域协同”的学科交叉课程体系。
一是依托学校信息科学学科优势,构建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邮政物流应用为导向的学科交叉模块,形成贯通文理的宽口径知识体系;二是把握行业新兴岗位需求,紧扣因材施教培养理念,形成系统规划、网络优化、绿色物流、智慧物流等4类方向课程,递进式开设数智供应链、低空物流等微专业,优化分类培养专业最新知识内容;三是整合共享北京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3所高校的2门国家级课程和1门省级课程,与长风网共建线上仿真训练教学平台,与顺丰、京东等领军企业共建1门省级课程、2门案例课程、2门认知与职业教育课程,建设校际、校企跨域协同课程模块,解决特色实践教学资源稀缺的问题。
通过一系列特色课程的落地实施,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结出丰硕成果。物流管理专业成为陕西省首个物流管理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软科排名稳定在A;教学团队获省级五一巾帼标兵岗等荣誉,3名教师获评交通运输部青年科技英才,5名教师获评邮政行业科技英才;多门课程获批省级金课、课程思政示范课,《农村物流》成为首部助力乡村振兴的物流专业教材。
聚力融通为纲,深化产教融合机制
为解决高校办学过程中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的问题,学校基于高校主导、政府扶持、企业引导、协会指导的现代产业学院协同育人体制,充分汇聚邮政行业资源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平台,共同促进产业创新。
外部整合行业资源,构建协同育人平台。近3年来,学校举办了23个面向邮政快递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在职培训班,将2000余名受训学员所在的100余个地市级公司转化为实践育人场所,共接收363名学生开展实习实践;与顺丰、京东分别开办定制化班级3期,打造“四合四化”育人模式;打通实习实践、定制培养与学生就业的通道,合作企业可提前选拔管培生进入企业培养,激发企业合作热情。
内部整合学科资源,强化交叉融合优势。通过明晰学科群与岗位群的映射关系,学校动态调整邮政物流人才培养所依托的学科资源,聚焦智慧邮政、快递物流等交叉学科领域,为学生提供学科竞赛、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跨专业联动合作,塑造邮政特色新文科物流育人品牌。
同时,学校联合邮政科学研究规划院、中国邮政集团、顺丰等单位获批“全国邮政行业技术研发中心”,主攻自动分拣技术,联合陕西省邮政管理局等单位建成省级“现代邮政协同创新中心”,推动邮政物流科研创新成果持续转化为教学内容,形成“科研反哺教学”的良性循环。
师生共创为径,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
为破解高校教学封闭、师生目标不一的问题,学校牵头成立邮政特色物流实践教学虚拟教研室,以“团队式”教学跨年级跨专业培养本科生,推动师生交流多样化、内外延伸,通过三类课堂因材施教,促进师生共进和教师教研能力提升。
深化教研改革创新,推动教育科技融合。学校牵头成立中国通信学会邮政通信专委会,组建全国最广邮政类人才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开设智慧供应链、低空物流等微专业,为学生分向发展提供平台;鼓励教师聚焦配送网络优化、自动分拣技术等行业热点,积极开展科研和教研改革,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教学促科研、科研强教学”的双向赋能。
创新师生合作模式,促进人才多元成长。学校实施“团队式”教学,组建跨高校、跨学科、跨企业导师团,覆盖核心专业课程,根据学生兴趣组建“课赛研创”师友团。学校每年至少选派4名博士青年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半年至1年,了解企业真实问题。同时,带动近200名优秀本科生参与企业科研项目攻关,在解决产业难题的同时推动教师和学生携手共同创新,实现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共进发展。学校入选“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中国创业创新典型示范高校”,形成特色创新创业教育品牌。
面向未来,西安邮电大学将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改革,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创新的举措,为邮政物流领域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在服务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的征程中续写新的篇章。
《中国教师报》2025年09月10日第14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