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基于孤独症谱系障碍学生心理特征的课堂参与支持策略研究

——以某校随班就读学生为例

发布时间:2025-09-24 作者:马莎莎 来源:中国教师报

随班就读是我国实施融合教育的重要形式。作为随班就读中的显著人群,孤独症谱系障碍学生的课堂参与质量直接关系到融合教育的实效性。

孤独症谱系障碍学生的核心障碍表现为社会交往困难,具体包括语言理解和表达障碍、对话维持能力弱、难以理解他人意图等,在课堂指令遵循和集体互动参与等方面存在显著困难。此外,此类学生具有明显的重复刻板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固执于特定仪式、抗拒变化、兴趣狭窄等,容易因预期外事件引发情绪和行为问题,导致对课堂秩序和个人学习产生干扰。

同时,孤独症谱系障碍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极大的异质性,包括智力功能、感官调节、信息处理风格的多样性。此类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较弱,尤其对社会性强化物不敏感而更依赖于实体强化物,先备技能(如模仿、观察学习等)不足,影响其课堂学习行为的建立和维持。此外,这类学生普遍存在注意力分散、技能泛化困难等问题,进一步制约了课堂参与效果。为此,我们亟须构建孤独症谱系障碍学生课堂参与支持策略体系。

本研究选取一名随班就读孤独症学生小亮(化名)作为研究对象,对他的课堂参与情况进行观察和研究。该生目前就读于普通学校二年级,语言发育迟缓,仅能表达自己的需求,刻板行为明显。

开展科学评估,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科学评估是实施教育和支持策略的基础,因此对随班就读学生的课堂参与进行支持需要了解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笔者采用非参与式观察的方法,对授课教师进行半结构化访谈,从而了解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数据显示,小亮的课堂参与有效时间低于班级普通学生的平均值,能够安静听讲的时间仅为课堂开始的前5分钟,“完成指令的活动”仅为简单地拿出学具、翻开书,其余时间小亮会拿出纸笔画画,没有干扰课堂的行为。总体上看,小亮与其他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相比差距较为明显。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在小亮有限的课堂参与时间里,相关活动都在陪读人员的帮助下完成。

针对小亮课堂参与困难、参与度低、参与形式单一的情况,笔者团队为他制订了个别化教育学科课堂支持计划,具体内容见上表。根据评估结果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后,我们从课堂支持策略和资源教室教育策略两方面对小亮的课堂参与进行支持。

实施个别化能力训练,提升学生能力。根据资源教室课程计划,我们从语言理解与表达、视觉模仿、自我控制等三个方面对该生进行个别化训练,同时将学期目标分解为月目标、周目标,分解先备技能尤为重要。例如,小亮的学期目标是“在没有任何提示下安静坐20秒”,这一目标经过拆解、细化被分为不同的阶段。通过评估发现,小亮已经实现了“在提示下安静坐20个数”的目标,因此训练目标被定为“安静坐20个数”,即每个目标完成后都走向更高的目标,直至完成学期目标。

设立强化机制,提升课堂参与效率。孤独症谱系障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活动的内部动机较弱,需要调动外部动机促进他们参与学习活动。一是对此类学生进行强化物评估,找到能调动其参与动机的强化物。二是设置奖励机制推动其参与课堂。针对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延长给予强化物的时间,采取代币制等方法;针对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先频繁奖励,行为稳定后再采取代币制等方法。三是当学生的强化物为物质性强化物,教师在给予强化物时应配合社会性赞美,从而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推动其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设置课程学习任务单,保证随班就读学生的课堂参与质量。学习任务单的设置既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又要结合学科核心素养。设置学习任务单应当遵循以生为本、多样性、趣味性和一致性原则。学生最初使用学习任务单时需要进行系统训练,资源教师应首先在资源教室指导学生自主使用学习任务单,再引导其在集体中应用,从而保证学习任务单能切实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

构建同伴支持体系,促进随班就读学生参与课堂。教师在全班建立同伴学习小组,将随班就读学生分到小组内,以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作为目标,引导学生在学业和课堂参与方面给予同伴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同时,考虑到效率问题,教师应对小组成员间的相互支持给予循序渐进的指导。

加强辅助支持力量,帮助随班就读学生参与课堂。陪读人员作为辅助支持资源帮助学生参与课堂。陪读人员应当接受培训,以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为基础,明晰目前学生需要何种形式、何种程度的辅助。同时,制订陪读人员辅助支持计划,明确当孤独症谱系障碍学生的课堂参与出现问题时,陪读人员应该提供何种形式、何种程度的辅助。

本研究为笔者基于实践工作的提炼和总结,希望能对普通学校为随班就读孤独症谱系障碍学生提供支持方面有所帮助。研究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不少问题,如当学生在课堂出现大喊大叫、拍打头、不停哭闹等突发行为时,教师不知如何处理。因此,未来我们应继续探索对不同人员的针对性支持策略,通过系统研究形成资源包,更好地服务随班就读学生在课堂的融合参与,帮助教师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系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清河分校)

《中国教师报》2025年09月24日第14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