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2019基础教育风向标:项目化学习

发布时间:2019-01-02 作者:夏雪梅 来源:中国教育报

高质量的项目化学习,被认为是素养时代最为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指向学习的本质。驱动性问题的设计、对大概念的追求、持续探究的过程性、指向核心知识等重要特征,使项目化学习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它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课程的结构方式,指向知识观的变革与人的心智的自由迁移。

2019年的项目化学习,可能会在如下几个方面有新的发展方向与值得注意的地方。

涌现出更多案例和探索

在新的一年中,将会涌现出更多的项目化学习案例和学校探索,但严谨意义上的指向学习、指向素养奠基的项目化学习还是不多的,通过项目来激发学生产生真正的学习仍将有可能被忽视。严格意义上的项目化学习设计是有难度的,对教师来说具有极大挑战性。一个好的项目化学习的设计,需要5至6次的迭代,需要一步步改进,通过反复优化驱动性问题、观察学生表现、调整匹配资源、设计相应的评估,来累积学习的证据。这对于一些学校来说,目前仍有难度。可以预见,活动类项目将会大量流行。在初生之期,务必要允许这种类型存在,随后再慢慢走向优化。

取决于课程标准的因素

在新的一年中,项目化学习能够发展到怎样的程度,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高中新课标的理念在多大程度上得到落地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给出多少探索空间。新课标中渗透了项目化学习的要素、理念,新的教材中也留出了一定的空间,从学科素养到学业质量标准水平的描述等新的评价理念和命题设计,也在一定程度上呼应项目化学习方式。2019年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启动,是否延续高中课改思路,将对项目化学习的走向,尤其对学科和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如果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路得到延续,那么学科项目化学习将为更多人关注和探索;如果给予学校跨学科课程以空间,那么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将持续升温。

从边缘活动进入主流学科

在新的一年中,项目化学习将更多从边缘活动进入主流学科,会有更多的人认识到用高阶学习驱动低阶学习的价值,会有更多的人区分主题活动、学科拓展活动和项目化学习,运用项目化学习的要素对原来的活动进行改造。项目化学习与深度的知识理解之间具有一致性,它将促进学科概念和能力的深化。核心知识、关键能力和概念均为项目化学习的核心,教师是否能够提出这个学科或跨学科的本质问题与概念,是衡量项目化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教师要对学科知识体系有更深刻的理解、认识和把握,通过高阶的驱动性问题,进行创造、问题解决、系统分析等高阶认知策略,促进学生对概念的深度理解,实现跨越情境的迁移,使学生在新情境中创造出新知识,进而形成素养。

寻求与学科课程最佳比例

在新的一年中,项目化学习和学科课程之间的比例关系,将得以进一步的探索。在不同学段、不同地区的制度环境中,两者最佳比例关系是什么,仍需要长期的研究。项目化学习在不同学科领域中,对学生学习的效应值(effect size)是不同的。因此,并不倡导在全学科中推进项目化学习。在以往的开发经验中,我们也发现,在诸如数学、英语等学科领域内,开展严格意义上的项目化学习,是有一定难度的。从课程结构的角度出发,需要给学生更多元的课程体验,在分科与跨学科的统整之间,要有一定的比例调节。到底哪种方式更适合学校,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还需要持续的研究证据累积。

与当前现状的矛盾更显性

在新的一年中,随着越来越多的项目被付诸课堂实践,项目化学习所需要的课时、资源配置、空间、评价、学校管理,与当前现状的矛盾,将会更显性;不同类型的教师、学生在项目化学习中的体验,也将获得更多的关注。当前,大多数教师和学校对于项目化学习的理解较为浅显。他们或许进行了一些小规模的尝试,但只有真正进入到完整的项目化学习中,才会发现项目化学习对空间、图书馆、信息技术、艺术学科的资源配置要求都很高。学校要改变以往统一配置资源的理念,根据项目的推进,灵活调配相应资源。此外,只有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教师和学生在项目化学习中的挑战、困难、投入与创造,以及他们会产生怎样的变化。项目化学习并不一定都会带来正向的情感体验,教师和学生也会感受到焦虑、疲乏,如何设置相应的支持架构,也是有待研究的新课题。

出现更多创新学校或组织

在新的一年中,将会出现更多项目化学习创新学校或组织。目前,项目化学习的前期探索区域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山西等地。在2019年,这些地区预计将持续大热,而另外的一些地区和学校将会开始萌芽。项目化学习的深度推进,需要多元的平台、良好的沟通机制、行政的适度包容与鼓励、研究者的理论创新与顶层设计、教研团队在学科和跨学科领域的知识共建,以及学校与教师团队在项目和学校课程结构上的持续探索。这些要素需要进行综合,从而成就素养导向的项目化学习。

在教育领域,热度和持久度、专注度往往成反比。所以,保持理性的谨慎的乐观,安静的、慢慢的、基于证据的改进,才能真正发挥项目化学习促进学生学习和学校发展的作用。

(作者系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课程与教学研究室主任)

《中国教育报》2019年01月02日第5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