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晓日曈曈一岁初:新年校长绘新图

发布时间:2019-01-02 来源:中国教育报

岁初,红梅初绽,满怀期许。新的一年,再踏新程。这里的6位校长,来自全国不同的中小学校,让我们与他们一起,在新春即将来临之际,描绘新图。 

——编者

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沈杰——

探索多元化系列化 育人路径

105年前,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始建。秉承“正志笃行,成德达才”的育人理念,始终走在教育创新发展前列。

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丰富校园这个没有围墙的“大图书馆”。多年来实施的书香校园工程降低了学生的阅读门槛,学生无须办理借阅手续,即可轻松享受阅读的乐趣。精致的书香校园,促进了各类文化活动的繁荣,每年举办的读书节,已经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文化品牌。

新的一年,我们会继续带着孩子们行万里路。已经在校开展了17年的博识课,让学生日渐实现“博闻广见、卓有通识、内外兼修、知行合一”。学生在初中三年的学习中,走遍京城名胜古迹、各类博物场馆。随着博识课的成熟,附中又与中科院共同合作,开发了高中综合实践课程,让学生走向全国各地,深入中科院的各类研究所,深度体验科研工作,培养科学精神,同时也实现了有效的生涯规划教育,为学生未来深度学习奠定了基础。

新的一年,让孩子们继续“造万件品”。为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学校率先在中学开展创客教育,并建成全国范围内首个中学创客空间——青牛创客空间,它所倡导的先进理念、实用的加工设备以及丰富的创客课程共同引领着学生,努力将创意逐步变为现实。综合性和灵活性兼具的创客教育,也带动了校园科技教育的快速发展,拆客活动、信息奥赛、青牛科技节、创客作品展等一系列特色活动,在这个平台得到了创新与深化,也成为校际合作交流的桥梁与纽带。

新的一年,我们还将一如既往“展万物灵”。与传统意义上的展览空间不同,我校的历史、地理、生物博物馆,都是以开放的形式,设置在教学楼的走廊,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去参观和欣赏。地质样品、生物标本和艺术作品的丰富形态,对书本知识进行了有效补充和生动诠释,也使得展品的被参观频率大幅提升,将育人功能发挥到极致。

新的一年,新的气象,但仍需不忘根本,“传万代情”。随着我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博物馆近日开幕,学校也成为北京市首个非遗教育孵化基地。大量非遗传承人的优秀作品在馆内布展,让多彩的非遗教育走进校园并形成规模;烙画、扎染、书法等教授传统艺术的专业教室镶嵌其中,让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这些独特的艺术形式,更能够随着自己的兴趣去不断学习和尝试,零距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其背后的精妙传承。

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向着“育万千英才”的方向努力迈进。首师大附中坚持“守正、开放、创新”的发展理念,就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德达才。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为让更多人民群众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我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教育发展薄弱地区开办分校。目前,我们的教育集团已经形成了遍布六个区县的十校格局。在集团化的办学实践中,我们尊重个性、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平台,为教师打造实现梦想的空间,让成达教育的种子在各方生根发芽,让我们的教育思想获得了深层次的共鸣。

2019年,我们将继续在多元化、系列化育人路径探索中,面向未来,回应时代。

上海:

上海中学校长冯志刚——

建构研究型创新型学校

为培养21世纪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进面向未来的学校变革。建构基础教育阶段的研究型、创新型学校并为其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是我国2019年抢占人才培育制高点、促进学校教育机制创新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那么,什么是面向未来的研究型、创新型学校?它应以促进具有国际视野、本土情怀的创新人才早期培育为基础,倡导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精神,探索师生感兴趣的研究领域,鼓励创新,包容失败;以学校独具特色的、可选择的课程体系建设为载体,集聚大量高层次教学与科研能力的创新型师资,同时利用社会资源,做好高校、科研院所等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在研究与创新方面的有机衔接,不断释放师生的研究激情与创新活力。

从其内涵来看,它重在搭建一个核心平台即“促进具有国际视野、本土情怀的创新人才早期培育实验”,追逐两个发展关键点即“研究型”与“创新型”。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研究型”内涵与研究型大学的“研以促用”不同,重在“研以促教”。其所谓的“创新型”,关键是理念领先,重实践与可操作性,以教学、课题以及项目的创新来推进,并以教育教学、学校管理的创新作为支撑,其内核是思想与方法的创新。“研究型”强调氛围营造与机制支撑,重在土壤培育;“创新型”强调目标驱动与平台建设,重在学问之道。

纵观国际上未来新型学校形态或项目的发展,如美国未来学校运动中的探索,俄罗斯学校保证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未来项目”,芬兰开展的打破传统时空和人员限制的创新型学习生态系统项目,日本培养面向未来国际型高科技人才的“超级高中”等,它们立足于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数据思维与批判性思维,在推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以及促进学生基于信息平台的学习与探究方面,起到了良好推动作用,在对未来创新人才早期培育上,营造了容错、改革、创新的教育生态环境。这些适应未来信息时代的学校转型探索,包括高度合作与跨学科学习,模拟现实并增强现实推进创新的可能性,自主、个性化学习时空的极大拓展,先进技术的获取与应用,系统思考与实践、建模与仿真等,使得基于任务与问题解决的项目化学习成为普遍现象,批判性思维、设计思维、数据思维融于学校教育整体之中,教师作为促进者、引导者、研究者的作用在教育教学中得以增强。

在我国,推动研究型、创新型学校本土建构,需要从国家、地方层面,为具有发展实力与良好基础的学校,提供转型变革的舒适环境,克服诸多障碍问题。所以,面向2019年的基础教育改革,我们要开展研究型、创新型学校本土建构项目的试点,对其进行政策引导支持,为学校转型发展提供活力。比如,允许高校参考试点学校的平均学分绩点综合评价来进行录取;提高社会对研究型、创新型学校发展的宽容度,建立容错机制,鼓励学校大胆创新实践;大力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数据思维,要像数学和语言一样重视学生的计算思维培育,凸显其作为未来信息时代人才创新素养在人才培育中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学生个性化学习与信息化平台建设的结合,尤其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的挖掘,从而更好地服务学校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推进开放式学习,重新设计学习空间,如加快图书馆、实验室和校外学习空间的转型,特别是创客空间的集约化建设等;形成研究型、创新型学校与大学、企业、科研院校的有效互动运行机制;加快培育与未来学校建设、教育信息化运用相匹配的师资队伍,通过托底不限高的绩效工资改革,来推进基础教育阶段的研究型教师的成长,等等。

浙江:

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校长何东涛——

推动高考改革向阳而生

2019年将是浙江省新高考改革试行的第五年,作为一名亲历其中的基层校长,面对关于新高考的汹涌澎湃的大讨论,我一直在反思,改革进行到这一步,曾经遇到了什么问题,我们怎么做的?新老高考对比,孩子们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没有?

2018年,中国教育报曾以《机敏的试水者》和《高中学生的选择力如何炼成》为题,刊发我校改革实践,引发了全国同行的关注,受到了来浙江调研的国家领导的肯定。以“多元发展,人人成才”为理念,踏踏实实进行改革实践,使长河高中成为改革的红利获得者,不仅学生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家长满意度高,而且高考一段线比率大幅提升,学生考入名校的人数增加并且类型更为丰富。

这些年,各种困难我们都遇到了。比如,走班教学凸显教育资源不足;考试次数增多加重负担;原来熟悉的教学秩序被打破后,排课、走班考勤、教学质量把控等管理遭遇难题;学生选科比例与原来的文理分科差别大,出现教师结构性短缺,等等。

面对困难与挑战,我们不搞“套餐制”选课走班,而是完全尊重学生的选择。通过加强顶层设计,稳妥实施选课走班,切实加强宣传培训指导,落实落小落细工作举措,提升软件改造硬件强化管理,逐步完善体制机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线教育工作者诟病传统的“苦读是最有效的道路,升学是获得生命的意义和尊严的途径”做法,我们准确把握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力求以学校改革实践,探索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弊端。同时,厘清公平不等于把不同的人教成完全一样的,优质不等于提高考试分数的认识。人,生而不同,社会需要不同类型人才,坚定信心,砥砺前行,破除万难,争取成功。

新的一年,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达成“共同基础上有个性地发展”“实现人人成才”目标,深化高考综合改革,我们要去思考什么样的学习方式能深度吸引学生?除了老师更专业、信任尊重学生,还要让学生发现真问题,产生真兴趣,获得成就感。要去思考如何提高学生认知、合作、创新和职业能力?拓宽学生的选择,让学生自我体验、自我领悟、自我实践、自我完善与发展。要去思考如何给孩子的未来提供更多可能。学生既认同自己的生活境遇,勇于担责,又保持积极生活态度,改变现有生活的意愿和能力,终身学习。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任务,差异选择、课程育人、关注综合成长。

湖南: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谢永红——

踏上研究型高中建设新征程

旧岁已展千重锦,新年更进百尺竿,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研究型高中建设走到了第三个年头,迈上了全新的征程。2019年,我们的研究重点是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从而推动学校在持续高位运行的同时实现跨越式发展。

2015年,学校首次提出了创建研究型高中的口号。经过两年酝酿和前期准备,2017年正式启动研究型高中建设。近年来中国核心技术拔尖创新人才短缺的现状,让我们更关注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养成,离不开研究素养的培养。我们不能把研究素养培养的重任全部交给大学。一个人如果在中学阶段不具备研究精神、不了解研究前景、没掌握研究方法、没养成研究习惯,那又怎么能快速地融入大学的研究氛围之中?在研究型学校建设方面,基础教育要认真做好与高等教育的衔接。

优质高中具有一般高中所不可比拟的师资力量、生源质量、设施设备条件以及其他办学资源,应主动担当起研究型高中建设的责任和使命。多年来,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在“以人为本、兼容并蓄”的办学理念和“素质全面、个性彰显”的育人目标引领下,不仅形成了“科学教育见长、人文素养厚重”的育人特色,而且在创新素养培养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展望未来发展,学校应在坚持原有育人追求基础上,培养具有浓厚人文情怀和强烈社会使命感,有较高研究素养,能够用科学方法论探索世界、创造生活的卓越人才。

课程是学校办学意志的集中体现。在新的一年,我们要不断强化校本研究课程,将其打造成凸显研究特点的校本特色课程。关注学生研究潜力,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帮助学生掌握研究技能,提升学生研究素养,是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重点内容。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研究型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要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问题为载体,以个体研究或集体研究为主要学习形式,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丰富体验。

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教师的研究意识、研究能力和研究素养直接决定了研究型高中的建设成效。今年学校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的理念,把研究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的一项长远战略去实施。

研究的开展,离不开研究资源的配置和研究氛围的营造。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学科创新实验室方面的建设投入,同时,作为附属中学,还将努力争取大学资源为我所用。浓郁学校研究氛围,鼓励发表不同意见,让学习、交流、合作、创新等,成为学校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和自觉的行为。

在新的一年,我们将不断努力。

陕西:

西安市铁一中学校长庆群——

打造面向未来的学习生态园

2019年,是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追求教育信仰的第91年。从1929年平汉铁路扶轮中学的初建,到今天陕西省首批示范高中,从当初的“学为万人役 行率天下先”的治学之风,到今天“来为求知、去做栋梁”的校铭,一代又一代铁一人,使学校教育始终活力蓬勃。

秉承为铁路职工服务的初心,西安市铁一中学应运而生。铁一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以爱铸魂,如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践行“责任 荣誉”的校训,走“质量与素质兼优,全面与全体并重”的道路,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同时,又积极响应“名校+”政策,充分发挥名校高起点、高平台的优势,以“深入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区域教育发展”为己任,引领和帮助更多的学校实现发展和腾飞,让更多学生享受教育发展实惠。

走进新的一年,我们会继续致力于将学校打造为更好的学习生态园,引导学生获得能够伴随终身的学习力。面向未来人才培养,学校将以超学科、跨学科、立体交叉的培养,引领学生破除学科壁垒,促成他们在学习中的知识融通。而教师们也将继续以培养学生注重学科知识内部的融合、学科之间的知识融合以及不同学段知识的融合作为教学攻关课题,拓宽校本课程平台,进行项目式学习教学。学校则将以各种手段,激发教师学习的自省力,促使他们自觉拓宽教学视野,着力挖掘学生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艺术等方面的融合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我们将深度推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模式研究。在现已构建的“一体四翼”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模块化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实现最大化;力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打破学习过程中传统的时空限制,使学生有机会创造性地开发并利用多样化的学习手段;为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我们也将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各种现代化教学工具,整合高校、科研所、高精尖企业等资源,使学生掌握各种自主获取知识及能力的方法,等等。

新的一年,在迎来学校九十载旦夕交替之际,铁一精神薪火相传。

北京: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

愿儿童生长如大树葱茏

踏入2019年的门槛里,我们对迎面而来的日子跃跃欲试……

这一年,总有许多期待,让人最忧心的,就是父母对孩子们的未来。

今天,一个孩子寄托着家庭的全部希望,家长们望子成龙,攀比心切。也许有的家长并不愿意让孩子超前学习,但当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抢跑抢学,焦虑之余就选择了“抢跑”。而校外培训机构的夸大宣传,又放大了家长的焦虑。在这两重大山的压迫下,孩子们的状态可想而知。孩子们说,参加“抢跑抢学”带来的是学生的双重负担,既要完成校内规定的作业,还要完成家长硬性要求的抢学作业。结果,时间碎片化,学校一套,课外另一套,学生身心疲惫化,甚至“精神分裂”化。

要知道,自己的孩子是个正常的儿童,为什么偏偏要变成“非正常儿童”?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学富五车”的儿童?那些神奇的儿童的小概率是咱自己能承载下、承受住的吗?如果我们不尊重儿童的成长规律,可能不仅仅剥夺孩子的童年,还剥夺了他们的未来。儿童应如大树般生长,这是我们要尊重的基本规律。只有这样的尊重,才会赢得新一年的孩子成长中的温和稳定以及超高幸福指数。

这一年,总有许多期待,让人最安心的,就是学校里的教师更敬业,更博爱,更儒雅。

这一年,作为教师,你要重新审视课堂,更清楚如何为学习者设计课堂,课堂学习者如何学习。似乎,今天的我们都懂得这些。可教师如何缩短嘴和脚的距离,学生如何学会自我学习,而不是教师讲或灌,学生永远不会学习运用知识的知识。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提出,让儿童站立课堂正中央。课堂如同足球场,教师要从乒乓球教练转为足球教练。因为“踢球”是学生们自己的事,教师要“在场”,但努力退后再退后,尽力在课堂场外“观察,倾听,喊话,调配,助力……”或见缝插针,或旁征博引,万不得已,雪中送炭。如果锦上添花的,也尽力让给学生,进而让课堂伙伴自我学习与同伴互助结合。使学生如足球队员般,各尽其责,各得其所,更互相配合,目标必须一致:“进球”!真正属于儿童的课,就是儿童第二重生活,它构建了未来的道德成长社区。为儿童站立的课堂,还在路上,让我们一起改变,2019年,从课堂开始。

这一年,总有许多期待,让人最振奋的,就是祖国将迎来70岁华诞!站在这个历史的节点上,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我们不等待未来,我们创造未来,以我们的奋斗为祖国增添荣光。无论家长还是教师,都期待孩子们健康、阳光、乐学,期待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希望,父辈的祝福、教师的期待,能够成为孩子的自我期许,成为他们向前奔跑的方向。

我们交给社会一个怎么样的孩子,社会就会还我们一个怎么样的未来。家长和教师要团结起来,做好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教师能不能做好学生的引路人,直接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家庭,关系一代人的前途命运,关系我们最终将走向何方,能走多远,关系着民族复兴的梦想能否实现。这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

让儿童如大树般葱茏生长,这是我们新的一年全部的期待!

《中国教育报》2019年01月02日第6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