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中国追求”引领新时代高等教育实现新作为

发布时间:2019-11-25 作者:游旭群 来源:中国教育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这是站在人类发展史的高度对新中国70年发展历史成就的深刻总结,也是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追求的鲜明彰显。在实现中国追求过程中,中国高等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必将在新时代在更高水平上推进实现中国追求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追求的内涵和本质

一个70年来如一日、不断带领自己人民砥砺前行的国家一定是一个充满追求的国家。这种追求为国家发展既指明了方向,又提供了引领,使一个具有古老文明传承的国家不懈奋进在民族复兴和人类进步事业的征程之中。纵览新中国70年奋进史,中国追求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如一、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为之奋斗的目标。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国追求的前进路径,中国价值是实现中国追求的内在动力,中国精神则是实现中国追求的精神引领。

7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地追求为民族谋复兴。近代中国从农业文明的顶峰一落千丈,积贫积弱,任人宰割,一度处于亡国灭种的境地。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历经艰辛曲折,成功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民族伟大复兴出现了光明前景。70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不懈地追求为人民谋幸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发展是物和人的有机统一,一方面推动了生产力发展的巨大飞跃,一方面推动了发展成果的共创共有共享,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鲜明彰显了中国发展的社会主义性质。70年来中国共产党持之以恒地追求为人类和平和发展作出中国贡献。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以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为发展志向,向世界展现出宽广的人类情怀,以中国的和平发展推动世界的和平发展,积极推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中国追求实质上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融入国家建设和发展后形成的梦想,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才能意气风发地将新中国的发展书写在人类的史册上。

高等教育为实现中国追求提供了重要力量

高等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把高等教育事业放在国家民族事业战略性基础地位,使中国的高等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变革,为推动实现中国追求提供了强大保障。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70年来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极大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受教育程度。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有4.5亿人口,其中80%以上是文盲,全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在校人数只有11.7万人。到了今天,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48.1%,高校在校学生总规模达到3000多万,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70年来,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劳动力的素质。2018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6年,新增劳动力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超过48%,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6年以上,高于世界平均水平。70年来,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极大地带动了国家的创新发展。高等教育的科研创新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国家科技三大奖中的高校获奖项目稳定在2/3,用一大批标志性的研究成果有力推动了经济发展转型和社会文明进步。70年来,中国留学生事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弱到强,高等教育中国经验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目前,来华留学生在校总数超过了30万。同时,高等教育不断走出去,开门办教育,在联结世界各国民心相通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在中国高等教育整体飞跃发展过程中,中国的高等师范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发展。1949年全国只有12所高等师范学校,在校学生规模1.2万人。到2007年,全国培养教师的本科院校共有341所、在校生规模达113.95万人,专科院校有409所、在校生规模达64.6万人,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师范教育体系,成为了保障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工作母机”,为实现中国追求发挥了战略性和基础性的重大作用。

高等教育在新时代实现中国追求中的新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这是对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性判断,也为高等教育在新时代实现中国追求赋予了新的使命。面对新时代新使命,高等教育必须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坚持世界一流中国特色的目标引领,面对和适应世界高等教育新的历史变革,以新作为实现新使命并推动新时代中国追求的实现,使明天的中国更加美好。

要实现新时代高等教育新作为,必须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的需要和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和质量。首先,必须要牢牢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推动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发展。高校是立德树人的地方,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重任,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并决定高等教育必须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核心,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一代代又红又专的人才。进入新时代,高等教育正处于从外延发展到内涵发展转型的关键阶段,必须要紧紧抓住内涵发展的主线,适应教育形态的革命,在人才培养的内涵发展上下功夫,不断提高高校卓越人才培养的质量。其次,必须要牢牢坚持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道路,践行发展新理念,走创新发展道路。高校是探索真理的地方,要在新时代以新作为实现新使命,必须要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的科学研究能力,使高校的科学研究成为国家创新能力提升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战略发源地,凝聚新时代实现中国追求的强大历史创新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第三,必须要牢牢坚持中国特色高校“四个服务”的社会政治功能。高校是党领导下的坚强社会主义阵地,必须要加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政治建设放到学校事业发展的最前沿,通过深入推动“双一流”建设提高高校聚焦与满足党和国家战略需求的能力,不断彰显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在谱写新时代高等教育新作为过程中,必须要把师范教育放到新时代高等教育更加重要的基础性战略地位,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有好老师”的目标指引下不断提高和创新新时代师范人才的培养质量,为高等教育在实现新时代中国追求中的新作为提供一流的师资队伍保障。

(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校长)

《中国教育报》2019年11月25日第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