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算法有温度,青少年成长环境更阳光

发布时间:2020-11-19 作者:王石川 来源:中国教育报

从去年5月底开始,网信部门在全国主要网络短视频平台中推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在“青少年模式”下,大多数平台主要推送教育类、知识类等有益内容。但据报道,有受访者反映,一些新闻资讯、网络社交等平台的个性化推送存在“泛娱乐化信息多、低俗内容多、未经核实内容多”的“三多”现象;一些网络社交等平台防沉迷手段较少,容易导致青少年沉迷和盲目模仿。

当前,互联网平台应用算法推荐系统已是常态化、普遍化和制度化。从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算法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技术发展的角度看算法应用,便知这一应用并无原罪,应用得好可带来多赢,但平台一旦心存歹意,便会伤害用户。比如有的APP出现“黄歌”,传播色情低俗歌曲、青少年模式形同虚设,平台难辞其咎。

算法沦为算计,对青少年造成伤害最大,导致他们无法涵养正确的价值观,乃至可能误入歧途。预防和干预青少年沉迷网络,为他们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互联网平台尤需扮演好自身角色,别为了流量而背离正能量,为了点击率而丧失责任,为了眼前一时利益而剑走偏锋。

算法推荐系统的背后是平台,操作系统的是一个个工作人员。推荐系统是趋害还是扬善,取决于平台愿不愿意守正。为更好地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平台应找准自身的角色定位,诚如报道所称,平台应当好把关人,必须用积极健康、符合公序良俗的价值观,指引算法推荐的设计和应用,确保推送内容价值导向正确。对于平台来说,做到这一点毫无技术难度。而一些平台态度暧昧,不是做不好而是不愿做。

如果为了博眼球而打擦边球,故意向青少年推荐辣眼睛的内容,监管部门就该迅速出手,依法处理。在从严监管的背景下,相关平台大都做到了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做到了守土担责。但是也有少数平台缺乏责任意识,仍在剑走偏锋。此外,有些平台缺乏持久的自律意识,仿佛风头一过便自我放松乃至放纵,偷偷向青少年“喂料”。对此,监管部门应依法加大惩处力度,让挑战法律法规的平台付出应有的法律代价,以儆效尤。

有专家认为,应该在算法技术内讲价值伦理,把人之为人的一面当作技术本身来考虑,倡导企业在商业行为中履行社会责任。显然,这不是道德绑架,更不是过度监管,而是从有利于青少年成长、平台发展和行业进步的角度提出的建设性意见。有关平台但凡有稳定而积极的企业文化,就会知道该怎么做。

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家庭责任不可虚置。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是,一些平台向孩子推送不良内容,往往是家长最先发现的。报道也提到,在缺乏监护人照管监督的情况下,防沉迷系统效果容易打折扣。这说明家长应尽到应有的监护责任,不能把自身责任推给平台,推向社会。孩子有没有沉迷,家长最清楚。怎么让孩子既爱上网络而又不沉湎其中,家长有责任。故此,家长也应履行相应职责,教育引导青少年安全合理使用网络。

社会效益优先、未成年人保护优先,这一红线不能碰。以问题为导向,精准施策、靶向治疗,消除算法推荐存在的问题,已是全社会共识。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有关职能部门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并推动社会各界协同治理、有效参与,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共管共治,算法推荐系统就能更好地服务青少年,服务公众。算法更有温度,青少年成长环境更阳光,值得期待。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中国教育报》2020年11月19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