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上海大学研支团为甘肃定西学校带来新气象

“玉兰”引路 育梦成光

发布时间:2025-07-09 作者:记者 尹晓军 来源:中国教育报

  本报讯(记者 尹晓军)近日,上海大学研支团开展“玉兰讲坛”活动,研支团团长程元辉通过云端连线,带领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思源实验学校学生“走进”进博会,领略中国对外开放的胸怀。

  自2024年9月开展支教服务以来,“玉兰讲坛”已连续开展6场,覆盖3000余名学生。“玉兰”之名取自上海大学校徽中的“白玉兰”形象,从爱国主义教育到人工智能科普,6场专题讲座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了探索世界的种子。

  “这群上海来的大学生,把思源的‘冬天’焐热了。他们的到来为学校带来了新气象。”谈及研支团,安定区思源实验学校校长赵志斌感慨地说。

  学生注意力弱、英语底子薄,是摆在研支团面前的一大难题。研支团成员姑丽给那用一个个游戏和亲手制作的教具牢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她还组织学校首届“英语趣味单词大发现”,让学生探索生活中的英语单词。

  在了解到学校没有历史兴趣小组后,喜欢研究历史的研支团成员孙睿便毫不犹豫地申请开设了“历史的温度”社团,带领孩子们用有趣的方式“玩转”历史故事。他还将社会调查方法用生动浅显的方式带入课堂,孩子们第一次完成社会实践报告,并大胆走上讲台分享成果。

  支教周期只有一年,如何尽可能地为学校留下点什么?研支团带领教师体验AI辅助优化教案、批改作业、错题分析、出卷组卷等功能,为课堂效率与教学质量注入科技动能。在上海大学团委、基础教育集团的牵线搭桥下,安定区思源实验学校和上海大学附属小学结为“姊妹校”,两校共同开展系列教研活动,为教师们打开了一扇窗。

  定西的冬天比较寒冷,研支团联系爱心企业,发起衣物捐赠,帮助300余名学子温暖过冬;联络爱心基金会,设立“自强不息奖学金”,用善款筑起追梦阶梯。同时,向上海大学师生和社会爱心人士募捐,开展“绿满陇中”研支林植树活动,种下418株云杉树苗,并将这片研支林命名为“育梦成光林”,饱含对学生成长成才的美好期待。

  现如今,“领航”“园丁”“微光”“建功”四大行动已成为安定区思源实验学校的闪亮品牌,而那些藏在细节里的感动,正悄悄发生着改变。“学生们学到的不仅有知识,还有自强不息的品格、敢想敢干的劲头、逆风前行的勇气。”该校教师麻廷勇说,“就像定西的土豆,埋在土里时无人注意,但剖开后总能看见最质朴的金黄——这正是支教最动人的底色。”

  思源实验学校办公室的灯经常亮到深夜,研支团成员围坐在一张桌子前备课,台灯下的身影被拉长,像极了他们来时的决心——提灯引路,育梦成光。“教育需要‘输血’,更需要‘造血’,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希望这束光能照亮更多孩子的童年。”程元辉说。

《中国教育报》2025年07月09日 第0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