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上课是教师的日常工作,但一些教师只把精雕细琢给了优质课、竞赛课、公开课,忽视了家常课。家常课,是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与学生真实相处的课堂,是课堂教学最真实的模样。学生的知识积累、能力培养、素养提升正是在一节节家常课中得以实现。作为一名教师,理应对家常课充满敬畏之心。
一要有敬业的师德观。有些教师忽视家常课,是因为他们对教学的敬畏不足。家常课能体现一名教师最真实的教学状态,它没有名利的驱使和召唤,没有同行的观摩与评价,却承载着教育的使命,日复一日地滋养学生成长。只有敬畏家常课,才能真正对学生负责,实现教育的价值。上好每一节家常课,需要教师拥有高度的爱岗敬业精神,在重复的日常教学中保持热情,在琐碎的课堂细节中倾注匠心,在知晓其平凡后依然全力以赴。这便是师德最动人的表现,于寻常处见态度,于细微处显精神。
二要有正确的教学观。教学观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当教师充分认识到家常课的教学价值,便会自然而然地生出敬畏之心,敬畏每一节课对学生成长的无限可能。家常课中教师与学生的真实互动,实实在在考验着教师的专业功底和教学能力,需要教师以严谨的态度研究教材、学情,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上好每一节家常课。这应是教师秉持的正确教学观。
三要有科学的成长观。一些教师不重视家常课,认为只有在优质课中展现风采,才能实现专业成长,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观念。教师的专业素养其实是在一节节家常课中磨炼提升的。如果教师能在每天的家常课中坚持反思和总结,分析问题,优化教学,形成“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螺旋式上升,不断提高家常课的教学质量,假以时日,他一定能成为优秀的教师。每一节家常课都是专业成长的阶梯,只有上好家常课,才能上好优质课,为自己的专业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安徽省六安市城南中学)
《中国教育报》2025年11月03日 第06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