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试验田” ——上海纽约大学10年办学... 2023年3月,上海纽约大学(以下简称“上纽大”)在位于上海浦东的前滩新校区迎来了建校十周年庆典。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国际学生在新学期开始前已陆续返校,2025届学生安妮·丘奇(Annie Church)来自美国西雅图,第...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思政育人的若干思考 [摘要]中外合作办学是教育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办学过程中不仅涉及中外不同文化、体制交汇,涵盖国家主权、外事等多方面复杂情况,而且还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做好思政育人工作对于新时...
提升国际话语权 留学青年当有为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外交部长秦刚在回答记者提问时,鼓励更多青年人参与外交事业,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留学人员群体身处国际环境风云变幻的时代,更是国际关系的见证...
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建强高水平人才高地 编者按: 第四次工业革命带给世界深刻变革。在愈发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各国都在加快布局新领域新赛道,抢占发展先机。 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依靠科技创新。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
站在马克思墓前 2023年3月14日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卡尔·马克思逝世140周年纪念日。在这个万物复苏的春日,我不禁再次回忆起在英国伦敦海格特公墓瞻仰这位时代...
高校中外学生融合中的中国价值观传播 [摘要]中外学生融合是高校国际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推动力。其中,价值观传播既是中外学生融合的重要内容,又是其核心目标之一。本文结合上海大学中外学生融合实践,从打造融合项...
数字人才“引留用”的丹麦经验 [摘要]强化人才支撑,培养和引留同样重要。本文引用国外典型案例,介绍了丹麦在数字人才培养和引用方面的经验做法。丹麦在数字竞争力和人才竞争力上全球领先,为了弥补数字人才缺口,十分重视从全球吸引数字专门...
一位海归学人的科研思与行 我是一名大飞机人,2015年由国家公派赴法国留学。转眼间,我毕业回国已4年有余,回忆在法国留学的点点滴滴,许多美好时光依然历历在目。法国宽松自由的科研学术氛围以及注重创新的理念潜移默化影响着我,让我受益...
以徽文化为特色的留学生文化活动体系建设探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来华留学教育成就瞩目,来华留学生规模持续扩大,学生结构不断优化。当前,我国来华留学教育正面临从规模发展到质量提升的重要转折。在留学生的培养管理过程中,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
河北保定:外籍师生走进千年古镇体味华夏文明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周洪松)参观古村落、村史馆,访民宿,学老调,听相声,体验扎染、剪纸、活字印刷术等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项目……日前,河北大学外籍教师和留学生走进位于古城保定附近...
在书店里与文字间的知识相遇,就像在春日里的樱花树下展开的约会一样美好。在日本,各种综合性书店总是矗立在闹市街口最显眼的位置,提醒每一位过往的行人“放慢脚步,抽一点时间用知识...
2022年6月3日,我和太太从芝加哥驱车400多公里,重回我在1997年-1999年刚到美国时就读的鲍林格林州立大学(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天空晴朗,气温适宜,到达鲍大时已临近下...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欧媚)近日,第十八届“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启动暨“春晖杯”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北京基地揭牌仪式在北京市昌平区举行,教育部党组成员、...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胡航宇)4月16日,首届“洞见·未来”BIEC国际教育峰会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举行。国内外专家学者、知名校长及行业领军人物齐聚山城,探讨人工智能新...
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焦小新)4月15日,第十八届“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启动暨“春晖杯”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北京基地揭牌仪式在北京市昌平区举行,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摘要]中外合作办学是教育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办学过程中不仅涉及中外不同文化、体制交汇,涵盖国家主权、外事等多方面复杂情况,而且还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
[摘要]近年来,我国来华留学教育成就瞩目,来华留学生规模持续扩大,学生结构不断优化。当前,我国来华留学教育正面临从规模发展到质量提升的重要转折。在留学生的培养管理过程中,如何...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外交部长秦刚在回答记者提问时,鼓励更多青年人参与外交事业,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留学人员群体身处国际环境风云变幻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要求。作为国家对外开放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对外开放,对于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中国教育国际影响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
在新中国科技创新的丰碑上,镌刻着无数令人动容的名字,他们曾在国家百废待兴、百业待举之际,回国担起科技报国、兴国、强国的重任。钱学森、邓稼先、朱光亚、郭永怀、黄大年、钟扬……...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