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教师培训自力更生“五步走”

发布时间:2019-02-26 作者:赵彦鹏 来源:中国教师报

过去,甘肃省会宁县一直按部就班地实施五年一个轮次的教师全员培训,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在教师培训工作中,我们面临着许多困惑,概括起来就是“两个不专、三个脱节和一个难适应”,即培训管理缺乏专业化的思路与方法,培训队伍缺乏专业化的理念和功底;教研训脱节,走出去、请进来与长起来脱节,县级以上培训与校本研训、教师自主研修脱节;教师队伍素质难以适应新课改要求。

为了解决好教学、教研、培训互相脱节的问题,我们不断探索解决教师培训的问题、困难和困惑的路径,在充分入校调研和外出学习的基础上,提出并逐步推进会宁县“教研训一体化建设”。将走出去、请进来与区域实际结合起来,把自己的现状与外面的经验结合起来,把培训、教研与教学结合起来,有序实施“培训内容适度、培训方式适宜、培训管理适合、培训效果适应”的分岗、分科、分层培训,逐步建立面向全体教师、立足实际问题的自主研训体系,给予每个教师的发展以持久支持。

第一步,改制。会宁县成立了教研训一体化工作指导委员会,它是一个资源开放的平台,委员会成员包括县内外、专兼职的专家以及各类名师。委员会设立教研训一体化办公室,是在对原有教研、培训、电教队伍进行整合的基础上设立的教师培训管理团队,负责统筹规划、设计和管理全县教师教研训工作。通过整合服务职能,实现对全县教研训工作的统筹管理。

第二步,定标。研制教研训一体化工作指南,规范教研训一体化工作流程与标准。通过深入学校调研和赴外省市学习,会宁县教育局设计制订了《会宁县教师教研训一体化实施方案》,作为教师教研训一体化工作的操作指南。

第三步,学艺。通过专兼职相结合、多途径培养的策略夯实教师培训团队的素养与能力。定向培养本土培训师21名,从教研员、电教员、进修学校专职培训者和学校推荐的优秀学科教师中遴选21人,作为会宁县第一批本土培训师培养对象,分三个阶段由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进行代培:第一阶段是两期60天封闭式集中培训,第二阶段是实践指导培训,第三阶段是诊断提高培训。培养完成后,县教育局对21名县级培训师进行综合评定,为能力合格者颁发培训师证书,做到持证上岗。遴选200名县级教师培训团队兼职成员进行多层次培养,按照“国培+校本研训”的延伸模式,通过训前、训后双任务驱动,有计划遴选和培养参训学员为校本研训骨干成员,并择优纳入县级教师培训团队进行培养。

第四步,实践。开展以积累经验为主的自主培训,通过培训实践提高培训团队的能力与水平。

逐步扩展培训项目。在县级教师培训中,将参训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与培训队伍的实际能力结合起来,从易到难、从少到多逐步推进,既有利于县级教师培训团队培训能力的递进提高,又能满足参训教师的需求。

逐步优化配套措施。在培训团队管理方面:注重实绩、优劳优策、动态管理;在培训课程建设方面:采取分岗位设计培训项目,由点到面构建培训内容体系;在培训活动实施方面:按能力组建一贯制实施团队,依标审定最实用的培训内容,量身定制最有效的培训方式,始终贯穿提高技能的训练主线,分级实施最大化的传导培训;在参训学员选派方面:坚持小班化培训,实行账单式管理;在培训效果监测方面:培训与实践相结合。

第五步,建模。建立面向全体教师的培训课程框架和内容体系,使培训项目设置同教育教学工作的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对接起来,实现教师全员培训的自主化、课程化运作。

经过不断探索,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和推广:教研训一体化办公室被甘肃省国培办评为优秀组织机构,省国培办将会宁县列为甘肃省“国培计划”第一批项目县。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打磨“五步走”策略,让培训更接地气,更深入人心。

(作者单位系甘肃省会宁县教学研究室)

《中国教师报》2019年02月27日第15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