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争鸣

学校成立德育资源“银行”有必要

发布时间:2019-04-17 作者:张学炬 来源:中国教师报

近期,杭州附小的“好人好事笔记本”一经报道,立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好人好事笔记本”作为班级的荣誉簿,成为激励学生成长的一面旗帜,其所产生的“激励效应”“传导效应”“溢出效应”都是教师始料未及的。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已经成为自上而下的共识,大学在抓,中小学也在抓。如何抓、抓什么各地各校都在探索,方式方法很多,但总是理论多,鲜活的经验少。有些事例被反复提及,人们早已“审美疲劳”,说服力不足、示范性不强,作用和效果也大打折扣。因此,新时代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可尝试挖掘各地各校的“好人好事”,成立德育资源“银行”。各校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时候,不必东拼西凑找材料,而是从德育资源“银行”里提取,就地取材,对学生进行接地气的教育。由于是身边的人和事,好模仿、容易学,也减少了学校和教师的很多麻烦。

德育资源“银行”要“不辞小流”,以班级为单位把学生所做的好人好事随时记录下来,每天一“小理”、每周一“大理”、每月一总结,把那些感人肺腑、教育价值较高、易于推广的事情再由学校派专人进行提炼、升华,好的事迹经过整理后,以电子文本的形式存进学校的德育资源“银行”,各班都可以从里面提取,不管是德育课还是日常的班会课,都可以结合鲜活的事例加以利用,也可以发往网站、报刊,使资源效应进一步扩大。如此,既表扬了学生,也宣传了学校,同时也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部分。

德育资源“银行”的关键是“存”,里面没“钱”是不行的。因此,各班级班主任、科任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对于学生身上生发出来的“善意”及时记录,避免出现流失现象。记录的主体也不仅仅限于教师,各班班干部、学生都可以记录,只要事情属实,是真事、好事、善事,都可以存进班级小银行,最后再汇入到学校大银行。要想使师德资源充分发挥效益,必须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才行。

这种记录既可以丰盈学校的德育资源,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书写能力、表达能力,一举多得。

当然,德育事迹存进“银行”,不是为了保存,目的还是为了应用,用以鼓励人、教育人、启发人。学校每隔一段时间可召开一次校会,对表现较好的学生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在学生中树立标杆,使之成为看得见的榜样。

这种应用还要做好“结合文章”。各学科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思想实际,把德育资源“银行”里的“资金”用活,使之成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事实上,“好人好事记录本”作为立德树人的抓手,记好、用好就会成为学生成长的闪光点,班级文化的新亮点,学校立德树人的增长点。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邹城市中心店镇老营小学)

《中国教师报》2019年04月17日第3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