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新生代班主任

帮助学生瞭望人生

发布时间:2019-04-23 作者:张向红 来源:中国教师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思想家、教育家张载的这四句话言简意赅,一直被人们传颂不衰。而湖北的一位班主任则将这四句话运用到自己的班级管理中,他究竟是怎么做的?

时光荏苒,起身落座,盏茶而已。转眼间,在不惑之年入杏坛20载。

回望1999年大学毕业时,我那贫瘠但尊师重道的小乡村,正式迎回了我这位数十年里的第一位“先生”。从小学就开始为全村写春联的我,走进“先生”的行列——被淳朴的人们认为是最合适的职业归宿。而我,也理所当然地爱上了这个职业。岂知,当“先生”却绝不是种崧剪韭、灌园鬻蔬那么简单。

“学生是班主任的影子,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多年来,我始终把这句话深深埋在心底,也保持着对它的思考与反省。的确,班主任是学生的标杆,班主任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水平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时甚至是一辈子的影响。

生活中的我酷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些爱好延伸到工作中,为我开展班主任工作提供了多样的思路。20年耕作杏树下,我从北宋著名学者张载的“四为”思想中获得启发,将其有意识地渗透、扩展至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

为天地立心,让理想在哲思中升华

高中,是一个颇为特殊的阶段。三年系两端,一端稚气未脱未成年,一端意气风发已成年。面对这样一个极具成长性、衔接性与敏感性的重要阶段,对班主任而言,必须把它看成是一辈子的事。

静是2012届的学生,一天中午我去教室时,发现她的眼睛红红的。她正准备伸手去拿桌上的抽纸,书屉里却“藏着”一本摊开的书,看上去很厚,应该是一本小说,我的第一感觉是这本书我很熟悉。静没有躲避,很羞赧地说:“老师,我看小说了,《平凡的世界》,田晓霞死了。”我说:“你为她哭了?”

似曾相识的情景,让我想起了我的高三,我的高考,我与《平凡的世界》。静和我讨论起田晓霞的死,也说起孙少安的苦。静的最后一个问题触动了我:“老师,今天还能像孙少平、田晓霞那样谈理想吗?”我沉默了。

我常常思考一个问题:班主任的第一任务究竟是什么?从形而上的角度,我认为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应该在其他任务之上。学生不能思考清楚三年的意义在哪里,大约也不会正确地追求什么。

由此,在进行班级管理之余,我开始更多关注:今天的学生在想些什么?他们有理想吗?学生是否“有心”,是否有目标、有方向、有正确的价值标准?我应该做些什么?

有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读书有什么意义?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为学生开始思考这些问题感到由衷的高兴,也敏感地捕捉到班主任工作的契机,同时领悟到自己的职责与使命——做传道授业更能解惑的师者!

2009年夏天,我们开设了“生命哲学课堂”,我用演讲等方式引导学生讨论和辩论,用有价值的视频启发师生对话……懵懂少年在仰望星空中悄然成长。

我们还开展了系列主题班会——《梦想三年》,吹响青春起跑线上的号角。学生开始眺望“远方”,“人不能像兽一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脱去了新生的稚嫩,我已经成为一名高二的文科艺术生了,我开始第一次思考我的梦想,我的大学,我的人生……”

学生自己组织极具人文气息的主题班会——“梦在繁花似锦中”,有大气磅礴的配乐诗朗诵、唯美的国风舞蹈、行云流水般的国画“化蝶”才艺展示……倾听着学生的青春放歌“廿中情,千千结,问少年心事,眼底长江水,胸中黄河月”,我仿佛看到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畅想着、遨游着、成长着。

“为天地立心”——真教育不仅是传授,更是引导、激励和点燃。在探索中前行,我希望自己能运用智慧为学生搭建起俯瞰人生的瞭望台,在走心入情的活动中,在形而下的班级管理与形而上的人生哲思里睿智成长,为他们下一步的进阶人生打下坚实而正确的三观基础。

为生民立命,让使命在践行中落地生根

面对每一届学生,我总怀揣着同样的期盼——既带领他们仰望星空,又希冀他们脚踏实地,充实又有意义地度过三年。高中三年那一千多个日夜,不是只有碧海晴天,没有为生民立命的勇气与作为,充其量只是完成一段普通的学习历程。

2012年的那个下午至今让我记忆犹新。“老班,接下一句,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我答。其实,学生正在设计布置我们的新教室——属于文科生的教室!我很享受这样的情景,他们像一群鸟儿,一会儿聚首讨论班级愿景,一会儿“飞向”教室的四角,文史墙、美文墙……那些富有创意和朝气的班级文化行云流水般地在学生手上诞生——他们说,这里是梦开始的地方。

班级环境是一个班级发展方向的体现,也是班主任教育理念的呈现。基于此,我把“立足当下,让学生自主设计班级环境”当作组建班集体后的第一项使命。每接手一届学生,针对不同的班级类型,在不同的阶段,我会带领学生设计别具特色的班级文化环境。

2015届文科班组建的时候,我和所有学生花了两个下午的时间,设计了整个教室的文化墙和黑板报。我送给学生两幅字:“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使我们的心灵为之震撼,一个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光,另一个是我们内心崇高的精神法则”“人不能像兽一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班里一个擅长美术的女孩在沉寂几天后为文化墙配上了一幅极有意义的logo图案——一只浴火的凤凰。她说:“我们应该跟别的班不一样,我们的三年必须实现浴火重生!”

行走在青春的林荫道,我和学生一起设计着对未来的想象。2014年,我写了一副对联“万幅水墨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送给学生,帮助他们呈现艺术生的特色。我说,我们是美术生,那么就让我们“静静地靠着美”吧!我们主打一期黑板报——学生的绘画作品、诗歌作品。到了高三,体现三年不平凡历程的“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侬,日日锦江呈锦样,清溪倒照映山红”诗句跃然文化墙,我创作的对联“含英咀华十八载奋笔至今朝,披星戴月一百日无悔于初时”出现在教室,无声地激励着学生成长……

“高中生涯规划课程”是2016年我带领学生认识自我、设计自我的系列课程。三年时间不长,但我希望学生的人生高度可以在此累土起步,希望他们能够把握高中生涯,规划自我,延续使命。

“没规划的人生叫拼图,有规划的人生叫蓝图;没目标的人生叫流浪,有目标的人生叫航行。每天给自己一点时间沉淀,当你可以直面自己身体里与生俱来的孤独和后天拥有的素养,你便能够彻底懂得自己,进而规划自己。”我在课堂上这样说。

“今天的生活是由三年前选择决定的,而三年后的生活是由今天决定的,谁说不是呢?”我欣喜地看到,生涯规划课堂上,学生自信地张扬着自我,有理有据、信心十足地畅想着自己的未来……

“为生民立命”——“命”是人一生的涵盖,我希望学生能掌握自己未来的命运,为自己作出正确的选择,进行不懈的奋斗,从而赋予学习、生活更大的价值和意义。

为往圣继绝学,用人文精神温润这三年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从登上讲台的第一天起,我就崇尚那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有人说:“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作为班主任的我,就应该做渗入树根的那滴水。

2010年,我在班级和学校首推“一路书香计划”。

四月的江城,杨柳拂堤,柳絮飘飞。你会在美丽的江滩公园看到一群衣袂飘飘的学子,浅唱低吟,演绎着“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韵致。是的,那是我在班上推出的一档主题文化活动——“江滩诗会”,学生可以将最好的诗文拿出来,作为班主任的我每年也必须有数篇诗文推出。一年一度的江滩诗会成了学生的节日,在交流中也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走在我们学校这座百年老校静谧的校园里,你还可以看到我们班的“红楼读书会”,它的成立可以说是水到渠成。高中教材本已有红楼篇章,但我倡导深读《红楼梦》,品诗词之韵,赏人伦之情,感文化之魅。学生读后写的文字日见深邃,我相信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已化入学生血液,成为其生命的一部分。

如果说读万卷书可以使内心强大,那么行万里路则能让脚步更加坚定。每一届,我都会带领学生访问问津书院。“孔子使子路问津”——这个曾经承载着读书人梦想的遗址依然无声地矗立,留待后人瞻仰。沿着杜牧、朱熹等大儒的足迹,学生能思接千古,用脚步丈量自己心灵的宽度,这何尝不是一种修行与历练?

“为往圣继绝学”——所谓绝学,其实包括了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继绝学,承担的是延续人类文明的重大使命。学生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读书和实践的深度、广度,他们若能持之以恒,必能厚积薄发。教书育人,最深刻的影响总是在悄无声息中进行,人文精神的修养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做好高中班主任,需要用人文精神作指引,需要用灵魂影响灵魂。

为万世开太平,让家国情怀成就青年人生路

如果说悲天悯人是一种人性的话,那么培育现代公民则是法治社会对教育的必然要求。许多时候,公民教育流于形式或矮于社会要求。我不愿意看到我的学生只会爱自己,只会身处象牙塔而不谙世事。

2009年,我开设了校史讲坛,挖掘这座百年老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讲坛上,我基于大量的文史资料告诉学生:“你身处的这所学校,曾经在风起云涌的大时代产生过一批为万世开太平而奋勇担当的青年,虽时过境迁,但精神仍需传承!”每一期讲坛都致力于让学生有所获、有所进。

2014年,我的第一期“共青团青年公开课”如约而至。《祝福:我的乡村中国》《精神殖民离我们远吗?》《倒水大堤上的青春往事》《致敬,抗战老兵》《红色气质》等悉数开讲。“我见识了你们的能力,果然不虚!不过,做我的学生,这是远远不够的”“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青年,立足于社会,需要几种意识和情怀——公民意识、法治观念、家庭责任、家国情怀……”开放的话题,互动的课堂,既有思想的碰撞,又有现实的探讨,更有学生睿智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几期公开课后,我收获了曾经的期盼——学生的课后反思与感悟。尽管有些观点略显稚嫩,至少他们在思考、在进步。

我和学生一起,在微小的工作中践行着属于自己的责任。“走出象牙塔,到广阔的世界里去”“我们不是只会读书的文弱书生”“今天我们可以有所作为”……这些是2016届高二(8)班的青年志愿者喊出的口号。每个月,我和班级志愿者都会利用节假日开展活动,在江滩江边、在地铁站里、在街道路口,或为保护长江做着细致的保洁工作,或为匆匆的乘客提供些许方便……

“为万世开太平”——天下太平是大义,是美好的社会理想。在我看来,缺少家国情怀也许并不能阻碍未来的年轻人安身立命,但可以肯定的是,对一个现代青年来说,没有家国情怀的人生一定是残缺的。所以,我更愿意用公民意识、法治观念、责任担当、家国情怀去引导规范每一个学生。

耕耘杏坛20载,我始终保持着做班主任的热情,在渐行渐远的岁月里守望着他们的成长,用深情的目光护送着峨冠博带的学子自信地走向诗意的远方。这样,我也没有辜负自己从教时的初心。

(张向红 湖北省武汉市第二十中学班主任、湖北省学习学研究会理事,曾获武汉市第二届“儒雅教师”、武汉市江岸区特色班主任等荣誉,主持多项省市级课题。)

我的教育信条

1. 生活即教育。

2. 教育应该让学生充满温暖和希望。

3. 知识和美德成就未来。

4. 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

5. 责任支撑个体和社会。

6. 人文情怀、法治意识、公民意识支起人生的高度、气度。

7. “顶端生长”达成生命之美。

8. 教学相长,浴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9. 教师之教,在于点燃。

10. 进德修业,德业并举。

我的关键书籍

《陶行知教育文集》

胡晓风/著  四川教育出版社

《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著 杜殿坤/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师作为知识分子——迈向批判教育学》

吉鲁/著 朱红文/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

《第56号教室的奇迹》

雷夫·艾斯奎斯/著 卞娜娜/译  中国城市出版社

《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

陆键东/著 上海三联书店

我的班主任工作法

1. 班必有规,共建共守。

2. 戏剧化班会以情育人,守德育阵地。

3. 自我管理民主化,每周一次班委例会。

4. 家长讲坛制度化,共扣人生第一粒扣子。

5. 共读与共情,推崇智雅兼修,举办班级文化节。

6. 班级文化亦育人,共建自己的精神家园。

7. 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助力集体腾飞。

8. 书信交流,让快餐时代心存不一样的念想。

9. 保持每周反思制度。

10. 我要求你做到的,我先做到。

《中国教师报》2019年04月24日第10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