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质量、声誉关键取决于学校文化。学校文化通常是指师生在价值观、心理与心态、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表现出的共性。北京化工大学附属中学是一所普通中学,学校文化蓝图的核心是“美”文化,意在实现“美的教育”,助力学生的“美好人生”。
在着力追求的路上,学校遇到了一些困难。2018年9月有幸成为朝阳区教委“理想教育文化”课题实验校,从而开启了改变之门。
教育观念在变化
过去备课时,教师教学设计的着眼点是知识,出发点是考点,落点是考题,教给学生的往往是知识和是解题能力,而不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今发生了变化,教师的着眼点是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出发点是学生会什么,落点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是不断扰启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实践,在实践中内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学会解决问题。
高中部化学教师林海燕说:现在备课、上课能做到“心中有学生”,更尊重学生认知基础与生活经验,教会学生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解题。初中英语课堂里,教师以英语为载体,通过扰启、内省、质疑与实践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追求、养控与审美的能力,力求让英语课堂充满灵动,让英语学习成为学生的乐事。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动力、能力、习惯逐渐形成。
换句话说,教学的着眼点不是为了学生的分数,而是为了育人。课堂教学中,教师也会充分挖掘素材中的育人要素。
备课方式在变化
过去的备课,教师都以课时备课为主。在专家的指导下,他们尝试先单元备课再课时备课。化学组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体验后,逐步理解到单元教学是一个体系,需要系统进行统筹和安排;课与课之间环环相扣,是一种递进关系而不是平行关系;如果还是一课一课“闷头授课”,可能会缺乏整体架构、弱化逻辑思维。
初中英语课题组教师在专家指导下,将英语的模块教学与课题组倡导的单元备课结合起来,使单元备课更加有体系,课时备课更具体详尽。
尝试单元备课后,教师普遍认为:核心素养下的单元教学设计应该偏重宏观,是对教材某一单元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学科素养目标、综合性练习等进行整体思考。在单元备课的基础上再进行课时备课,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整个单元中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教学行为在变化
过去的教学过程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即信息单向发送与接收的过程。教学过程中,有意或者无意地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情感体验、学生个体差异等。课题组提倡的合作对话式教学,为学校教学开启了新的教学思路,让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了大变化。
英语教师金燕玲以“超市购物”为题上了“靶子课”,经专家评课后又尝试“合作对话”进行二次教学实践,课堂教学发生明显变化。化学教师林海燕在“离子反应”教学时,也贯穿“合作对话”,让学生分小组实验,容许学生犯错生疑,教师及时提问扰启、点拨启发……
通过尝试“合作对话”,教师发现:合作对话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交流的重要且有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知识传递、思想交流、情感表达与合作等。“合作对话”有助于师生“教学共同体”的共同成长,即教学相长。因此,对话具有人文性与社会性,并从民主的角度实现了学习过程中的人人参与,提升了教学效益。
教育科研在变化
化学组教师做单元备课、上“靶子课”、撰写教学反思、学术论文,获得实实在在的提高,组里的科研气氛浓了,教师之间、与专家之间的合作对话多了;课堂活跃了,学生动手实验多了,也更有学习兴趣与动力了;课堂教学特别注意渗透育人理念,方法、工具的使用和认识模型的构建。初中英语组“60后”承宝荣、金燕玲、常静三位教师克服诸多困难承担“靶子课”实践。王秀文和张雯在“靶子课”上勇于接受新理念、尝试新方法……学科教学质量也在这样的探索与实践中不断提升。
不忘教育的初心,履行教育的职责,探究教育的科学规律,尊重他人的民主氛围,是课题组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也逐渐走向自愿、自觉、自主,从实践尝试走向理论探索,十多篇论文及教学反思已经产生……
“美的教育”追求没有止境,而助力学生“美好人生”的教学改革需要正确的观念与方向、常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反思、持久的坚持与毅力。我们将在正确的道路上持续努力下去。
(作者系北京化工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中国教师报》2020年08月19日第7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