掸去28年的灰尘,来到1992年8月。19岁的我怀揣梦想,在期待、兴奋和忐忑不安中来到学校报到。说实话,当时自己心里很没底,就这样在无措中开始了漫长的教育生涯。
虽然在师范院校也学了许多教学上的技能,但是纸上谈兵更多,与真正意义上的带班有很大差距。28年,许多记忆已经模糊,但是每每回忆起刚参加工作的时光,那种无力感仍然那么清晰。
最开始上课不知道该怎么上,我就照着教案讲,经常讲到一半下课铃就响了,剩下的内容总是想办法到处挪时间补上,当时真是满心沮丧、心力交瘁。更无奈的是照着教案讲,感觉多数孩子听不懂,也不爱听。经常是课堂上自己讲得满身大汗,学生却满脸茫然。那段时间,晚上经常从梦中惊醒,梦里全都是上课的情形。
曾几何时,我觉得自己不适合教书,唯恐误人子弟。可是天生要强的我,不想就这样被打败。我思考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一罗列出来,有的放矢一项项去解决、克服。再加上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自己慢慢也悟到了一些方法,教学终于有所起色。
刚开始,我找来一至六年级的教材,了解小学数学六年的知识点以及各个知识点的联系、衔接及安排。认真阅读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了解小学阶段各个年段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生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就这样,我逐渐做到了心中有数,教学有理有据、张弛有度,不至于偏离轨道。
以前照着教案上课,我发现根本行不通,认真阅读教材、教参,同时借鉴其他教师的教案,三者合一终于形成了自己的教案,在实际教学中再根据具体情况做临时修改。
此外,我还经常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他们也非常乐意把自己的经验教给我。我抽空去听同校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的课,学习他们讲课时的措辞用语,学习他们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逻辑思维,学习他们课堂上与学生互动的模式等。
我还经常“偷”师学艺。我会倾听别的教师怎么与孩子交谈,了解别的教师怎样布置作业、作业结构怎么安排。路过别的教室时,我会留心听几句别人上课的措辞用语……其实,只要你有心,生活就会有许多惊喜。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成长了,教学慢慢变得不再沉重,不再是压得我喘不过气的重负。我开始慢慢喜欢上了课堂,兴趣是最好的动力,只要喜欢往往就能干好。勤能补拙,此话不假,后来我的教学质量基本上都排在年级前面,成为名副其实的教学骨干,我也变得自信满满。
各位“后浪”,当你在工作岗位上遇到困难时,一定要坚强,努力想办法解决,相信你们一定可以的,加油吧!
(作者单位系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大丰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0年08月19日第9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