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带着简单的行李和对未来的憧憬,来到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普拉底乡普拉底中心学校下面的教学点腊早村腊早小学。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看到与城市学校完全不同的教学设施,心里还是出现了一丝迷茫。但与这里的学生相处之后,看着他们腼腆的笑容、黝黑的皮肤,还有眼睛里那种对知识的好奇、对“外面世界”的渴望,我的迷茫很快被驱散了。
为了了解学生,我决定去家访。学生小春带我进山,我们一起出发,从早上7点走到下午1点。小春的奶奶看到我很高兴,她希望我多照顾小春——她说着傈僳语,小春不停地给我翻译。那天,我邀请小春和奶奶一起拍合影,老人家特地打开箱子换上一件带花的衣服。在小春隔壁村子的小普家,我发现小普把竹筐挂在树枝上当篮筐。我想,大山虽然偏远,但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和向往,我要带给他们丰富多彩的童年。
在担任特岗教师的几年时间,我学会了用最朴实的语言把知识讲透,学会了坐在田埂上与学生的爷爷奶奶拉家常,学会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带着学生用废旧瓶子做科学实验……
这片土地用它的广阔和深厚接纳了我,磨掉了我身上的浮躁,给了我最扎实的成长。学生用他们最纯真的信任和依赖,让我明白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价值。田野里的禾苗一茬一茬生长,学校里的学生一批一批毕业——而我,在这片土地上也扎了根。未来的路还很长,我想我会继续守着我的讲台,守着我的学生,与他们一起走向更远的远方。
(作者单位系云南省盈江县卡场镇九年一贯制中心学校)
《中国教师报》2025年09月10日第3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