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观课笔记

素养立意的诗词教学如何超越

发布时间:2019-03-26 作者:孙铁龙 来源:中国教师报

今年初,一场汇聚20多位语文教学大咖的诗词教学大会,给千余名语文教师提供了一场关于诗词教学的饕餮盛宴。这些名家的诗词教学,呈现出当下语文诗词教学的诸多理念、方法、风格,值得仔细研究。

教学目标校准学科素养

语言的构建与运用。陈琴的吟诵指导,孙双金、隋晓娜、董一菲的字词义品析,王海兴的读写实践,有的示范带动,有的启发引导,有的师生共同激发生成,有的示例呈现,无不是力图通过语言活动在具体情境中着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强化与达成,从而实现语言素养的提升。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无论是王崧舟执教《枫桥夜泊》中的“钟声”、余映潮执教《钱塘湖春行》中的“马蹄”,还是董一菲执教《卜算子·咏梅》中的“梅花”,大家都能巧妙地运用想象和联想,让学生联系诗词中的“物象”构建画面,重塑诗人身处的环境,体验诗人的感受和心境。唐江彭选择组诗解读,归纳盛唐诗歌“开阔、昂扬、饱满、豪迈”的总体精神气象和诗风;黄玉峰以苏东坡生平经历为线,联系各个时期的诗作,并与李白、杜甫等名家比较,解读苏东坡不同时期的思想与诗风;窦桂梅以斗牛尾巴的研究为线,质问“牧童”、质问“戴松”、质问“苏轼”,胜境迭出,精彩不断。这些都是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等全面而直接的开发与历练。

审美鉴赏与创造。照彻古今的“月亮”,宏大悠远的“钟声”,暗香如故的“梅花”……优美意境的品析,浮动脑际的不仅是奇幻优美的画面,更有亘古传承的家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学生在诗词中徜徉,就是美的体验、经历、鉴赏,兴趣盎然,乐在其中。

文化传承与理解。诗词内容的浩瀚瑰丽,诗人人格的高贵奇伟,执教名师对文化的虔诚敬畏、人格的温柔敦厚,无不成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和营养,也构成了全方位传统文化的濡染与熏陶。

教学内容突破教材局限

“教材无非是例子”,叶圣陶先生早就针对局限于教材篇章、逐句讲解的碎片化教学提出批评,新课标更是提倡“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构建阅读整本书的经验……”这就要求语文课堂教学应把课文当例子,从情节、主题、作家、问题等角度再度延伸,拓展其空间和视野,以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诗词教学大会上,与会名师涉猎诗词几百首之多,在教学拓展延伸上,一改过去单篇诗词教学条分缕析的单一视角和碎片化教学倾向,为一线教师打开思路提供了范例。有的课以一首诗为点,如王崧舟围绕《枫桥夜泊》谈“钟声”意象的发展、延续和影响,不仅列举了宋代陆游的《宿枫桥》、明代高启的《泊枫桥》、清代王士祯的《夜雨题寒山寺》,甚至联系到当代流行歌曲《涛声依旧》;有的课以一组诗为例,归纳一个时期诗人的整体精神风貌,如唐江彭以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凉州词》、高适的《别董大》、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从军行》、李白的《将进酒》等组诗,归纳盛唐诗人的精神气象。不仅如此,这些课在方法上也力求强调整体风格和诗意,而不只是脱离文本的字词分析和方法鉴赏,同时还能注意音律、吟诵、国画等相关传统文化的渗透和比照,着眼于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凸显大语文的气象和特征。

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成为核心理念

语文教学要冲破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藩篱,去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生活积累、情感积累,让语文学习焕发更大的生命活力。

窦桂梅提出“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的理念,课堂上不仅还学习于学生,让学生分小组、主持、提问、检查、展示,自己退居其后,进行帮助、辅导、促进、服务,而且发自内心地尊重学生、呵护学生,把自己融入学生之中,真正形成了以儿童为中心的“问题驱动、情商调动、思维跃动、平台互动”的学习机制。

孙双金执教“李白诗歌专题”,课堂上处处示弱,巧妙设问,俯身倾听,特别是真情评价,或直接称赞“思想敏锐”,或启发诱导“老师最喜欢听独特意见”,或借题发挥点评学生王优“王者风范,长沙才女”……只有心中有学生、真诚关爱学生、相信学生的教师,才能发出这样由衷的赞叹。

余映潮在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主体理念得到全方位落实。王菘舟尊重学生的主体体验,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和激情,诱发学生的发现和创见。黄玉峰、赵谦翔、王海兴等不仅带领学生读诗、背诗、赏诗,还以身示范,引领学生作诗,陈琴甚至带领学生实现文言写作。

在这样的课堂上,名师们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转向素养立意,重视学生人格、人品、境界的培育和塑造,力图使语文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精神享受与成长的过程。这不仅让语文人领略了名师开阔的视野,享受到现代诗教的前沿方略,更让人感受到语文教师承担传承诗词文化的迫切使命,这应该是新时代教师必须修炼的素养。

(作者单位系陕西省大荔县城郊中学)

《中国教师报》2019年03月27日第5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