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业军人刘建凯一直觉得自己不懂教育,因为热爱,回到家乡办学一直实行校长负责制,他希望让专业人做专业事。
正是“专业”的需求,他结识了魏书生,并将魏书生的思想引进学校,作为整体办学的指导思想,这也成就了学生自主发展的动力,保证了英才国际学校的持续发展。作为“带头人”的刘建凯曾经“专制”地提出要求:学习专家的经验和思想,就是要像“复印机”一样去复制、执行。
刘建凯深知,部队文化讲求忠诚度、执行力,而教育更要如此,为谁而教,教成什么样?时代新人培养目标的确立,就是教育忠诚度的问题;学习和教学管理,没有执行力一切就是空谈。作为一所全寄宿制学校,英才国际学校让活动、课程(包括人人会轮滑、人人能游泳)、研学旅行成为常态,从而培养学生行止坐卧的规范、精神抖擞的气质,让学子有了独特的精神风貌。
在英才国际学校,有一项特别的要求:每一次内部学习会、外出学习交流,师生都要写心得体会,目的就是要不断统一思想,在共同价值观下全力前进。
“体型”巨大的英才国际学校运行并不显得臃肿,反而“轻快”,除了每栋楼一个保洁员外,整个学校的卫生打扫和维护基本是师生自己的事,党员干部带头,师生共同建设,不仅节省了管理成本,更让学生从中接受了劳动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英才国际学校还将在校园内取消垃圾桶,让干净整洁的校园背后,更有一个干净整洁的人。
2018年秋季,刘建凯又提出了“三个年”建设,即思想品德提升年、遵章守纪规范年、理念对接发展年。他特别强调,“大先生”首先要有思想品德,否则无法传道授业;学校规范、社会道德、法纪,每个教师都必须无条件遵守;国家新政策、教育新思想,教师要及时了解和学习,更要发挥自己的长处和培养兴趣,做一个会生活、有特长的教师。
刘建凯提出:全校师生不比成绩比成长,快乐成长是最大的成绩。因此,在这样的学校,尽管多年来并没有因为发展而真正盈利,但刘建凯并不着急,因为他知道,教育是长期的事业,是未来的事业;学校也从来不唯分数,优秀的习惯品质比分数更重要,所以师生才有了更多的成长可能性。然而,英才国际学校最近几年却实现了质量的整体超越,仅从学业质量上来说已经远远超越同地区学校。
人们总是说管理难、队伍不好带的时候,刘建凯却轻描淡写,他认为弄明白“法理情、责权利”就很容易。换一种说法,管理就是要做到公平公正。在桌面上谈定的事,会后不要有其他动作;学校发展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教师工资依然可以上涨;用数据说话,公平对待每一个人。更重要的是,不唯分数的英才国际学校同样用好成绩说话,面向未来,刘建凯更是协调县区政府,实现了学校每年要为当地优质高中——滦南一中提供近一半的生源,这是学校的自信,也是教育提升的成效。
谈起最近几年的发展,刘建凯特别自豪。还是原来的团队,还是原来的条件,只因为换了思路,找到了真正的品质之路。在总校长负责下,各级管理和教学有效执行,学校迅速“翻身”,不仅翻倍扩大了规模,也提升了品质。
原本低调的办学者刘建凯,正唱着新时代素质教育的歌,向着他“百年英才”的梦想大步前行。
《中国教师报》2019年05月08日第12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