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学校如何在管理中营造爱意

发布时间:2020-11-24 作者:韩董馨 来源:中国教师报

教育永远和爱裹挟在一起,无论现在或者将来,这都是一个深刻且持久的话题:学校如何在管理中营造爱意。

“走自然生长教育之路,办有温度有故事的学校”,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艾瑞德国际学校一直是这个“话题”的思考者、践行者。

让人丰富起来:养好爱的精神土壤

满满的爱意来自于内在的充盈,校园的“爱意”是从校园中人的精神“丰富”里生长出来的。人的精神富足了,才会有更多的爱从心田汩汩淌出……

对于校警刘再安来说,这所学校是他待过的第三个单位,却是唯一一个每月会为员工发一本书的单位。他写的读书随笔突破过全校教职工个人公众号的转载记录。

对于生活教师龚俊萍来说,在艾瑞德工作期间是她坚持读书最多、最投入的一段时间。她每年的平均阅读量为12本。

全校共读一本书,这件事情艾瑞德已经坚持了3年。对于读书,大家不再认为它是任务,更像是“千年精华尽收眼底,多样遗产罗列手边”。近两年内,全校177名教师开设个人公众号,书写教育随笔文章1.3万余篇,累计1300余万字。对于写作,我们认为它不是会写人的专利,而是每个想写人的权利。

我们看到的是一所学校的教职工每天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坚持读书、写作打卡,用个人行为影响学校教育气候;看不到的是这所学校的人在自己的气质里悄悄写下挺拔与豁达、温暖与悲悯。

刘再安是师生眼中的“最帅保安”,因为他会亲自送早上来校时情绪低落的孩子回教室,会耐心地为刚到学校的新教师指路。他说,这所学校让他再次年轻!

龚俊萍是孩子心中“像妈妈一样的人”。她不仅自己读书,还买了小音响专门供宿舍里的孩子“听书”。太多个夜晚,书中的故事装饰着住校孩子的梦乡。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菩提树,那是爱的起点和归处。我们心甘情愿在自己精神的一亩田里劳作:读书是施肥,写作是翻耕,研究是除草,分享是撒种,学习是浇水。坚持这样的躬耕不辍,直到结出爱的果实,我们才能骄傲地说,我为爱努力过。

让情流动起来:讲好爱的叙事哲学

哲学中存在这样一种流派,认为当哲学以一种生动的叙事形式出现时,它就达到了最佳状态。实践证明,这样的尝试是有益的。当借鉴这样的经验来思考如何在学校营造爱意时,我们发现,爱的营造需要背景,爱的传递需要媒介,爱的表达需要载体。我们需要一种机制,作为情感的通衢,让爱意流动,离人更近。

今年8月,后勤中心主任赵宗新发起了一场线上征集——为教学楼内新建的3个漂亮小广场征集名称。于是,一场全校范围内的集思广益开始了,孩子、教师、管理干部纷纷出谋划策,一个又一个可爱的名字在线滚动……

这并不是艾瑞德第一次发起这样的公开征集。

为了编写校歌,音乐组专门启动校歌征集活动,校歌投稿邮箱正式亮相……

为了制作更贴近儿童的菜谱,膳食中心发布了“我心中最爱的一道菜”投票活动,统计出艾瑞德最受学生欢迎的粥类、菜品、面点、加餐……

为了听到孩子的心声,校长信箱每周定时开箱,学生来信校长每封必看、每封必回,优秀来信学生会获得奖品,名字会在学校电子大屏滚动一周。

为了密切家校关系,校长8:30表扬电话每周按时拨通……

校园内情感流动的频率取决于学校的办学活力。学校的打开、接纳、包容、鼓励无一不在表达:让我们更近一点,接受这爱意的包围,你的声音备受重视。那么,如何发放爱的邀请函?如何组织一场场爱的席卷活动?高举这爱的火把能将大家引向何方?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会帮助我们创造一个又一个时空,在那里我们参照“教育戏剧的表达”来讲述“爱的叙事哲学”,从而看见参与、交流、沟通、碰撞、探究、共享……

让善明亮起来:别好爱的价值勋章

学校不仅是学习场所,也应该成为精神家园,善良是它的穹顶,当穹顶越稳固,人就会越安宁,爱就会越充盈。

在艾瑞德有一位后厨师傅非常有名,他叫赵金遂,人称赵大厨。学校餐厅新买的桌凳,每一张都有他的温度。因为担心新桌凳边角伤及学生,他亲手把桌凳摸了个遍,直到确保无任何隐患才放心。而让赵大厨真正“有名”的,是他围裙前面的大口袋。这个大口袋就像一个百宝箱,里面装着孩子喜欢的红枣、葡萄干、坚果等。每天就餐时间,他就走到孩子中间,与孩子聊天,并时不时地从大口袋里摸出一些“宝贝”塞到孩子手里。一个四年级学生因搬家要转学,由于不舍得赵大厨,就专门送给赵大厨一个崭新的有自己签名的本子,表达对赵大厨的感谢。赵大厨说,这是他在艾瑞德的“军功章”。

对于这样一名后勤师傅,学校决定授予他“瑞德教师”荣誉称号,他是后勤部门获此荣誉的第一人。当赵大厨穿着雪白的厨师服、系着前有大口袋的围裙、头顶高高的厨师帽出现在国旗台上领奖时,台下发出了连绵不断的掌声,这是全体师生对这位后厨师傅的深深敬意。

让善良成为善良者的通行证,让温暖成为温暖者的欢迎词。

一个主动捡起校园垃圾的孩子被校长亲自提名为“瑞德少年”;一个小学生护送幼儿园小朋友回班级被写进“校长60秒”;一名书法教师亲手书写的书签被当作学校新学期礼物在师生间赠送;一位班主任卖力指导孩子踢足球的视频被一位教师发到朋友圈后,随即引发全校转发……

善是爱的加持,爱是善的回礼。学校营造爱的氛围,需要回归到教育的真实价值:让爱拉着真,牵引着美,最终走向善的怀里。

在校园捕捉每一个细微的善良,收集、放大、传播、影响……日积月累,这些细小的善意会铺就校园爱意的红毯,让每个行走在上面的学生、教师、员工不觉路途辛苦,就像冰心在小诗《爱在左,情在右》中写道的: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有泪可落,却也不是悲凉。

(作者系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艾瑞德国际学校幼儿园副园长)

《中国教师报》2020年11月25日第1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