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教师教育

校地联合激活老区教育

——太原师范学院精准扶智助力吕梁地区教育脱贫纪实

发布时间:2021-01-19 作者:本报记者 韩世文 | 通讯员 李 鹏 张四方 来源:中国教师报

文世忠变了!

自打文世忠从太原回来后,大家都觉得他像变了个人似的,一扫昔日的匠气,变得元气满满、活力四射:带着学生自制多种物理教具,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动手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组织理科教研组的教师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主动参加县域教师读书会,每天分享读书心得,不亦乐乎。

“以前是课本复读机,现在是知识分享者;以前教学是工作,现在教书是乐趣。”谈及改变,山西省孝义市司马初中教师文世忠如是说。

而距离文世忠数百公里之外太原师范学院的一间教室里,从吕梁支教归来的太原师范学院学生宋瑛正在试讲。几个月不见,这个性格腼腆的女生现在面对讲台已经不那么紧张了,体态落落大方,表达条理分明,思路清晰,俨然是个上得了讲台的合格教师。她的表现博得了台下师生的一致好评。

一位资深教师,一位未来教师,一个在贫困山区,一个在省会高校,似无交集的两个人身上却同时发生着积极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全都得益于近年来太原师范学院与吕梁市政府联合开展的精准扶智、顶岗支教项目。

校地联合双向提升,开启精准智力扶贫

太原师范学院发端于民国初年,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近年来为了落实中央和山西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总体要求,按照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扶志必扶智的总体思路,学院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以提高贫困县学校办学水平为关键,以强化教师教学技能和师德培训促进学生成才为根本,构建从学校到教师再到学生的教育精准帮扶体系,帮助贫困地区从根本上脱贫。

吕梁市是著名的红色革命老区,同时也曾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多年来,教育扶贫作为整体脱贫攻坚的组成部分,成为全市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太原师范学院和吕梁市政府在山西省教育厅牵头下,于2017年签署了《山西省教育厅吕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吕梁市教育改革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开始了为期3年的智力扶贫、顶岗支教项目合作。

基于多年的顶岗支教经验和吕梁地区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在项目开展之始,太原师范学院就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顶岗支教思路,即由学院教务处统一组织协调,将高校学生顶岗支教期间置换出的贫困地区教师请到学院中来,充分调集学院的教育资源优势,对他们进行集中、持续的师资培训,这一做法被概括为“顶岗置换、双向提升”。

“采取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一方面让我们的学生深入教学一线,能实打实地体验教学,体验教师生活,提升教学技能,为他们今后走上讲台夯实基础;另一方面也让贫困地区的一线教师有一个机会能够长时间、集中、专心地接受高质量的业务培训,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也有所裨益。”太原师范学院分管教学的副校长赵怡说。

正是在这种新思路引领下,太原师范学院在吕梁市的精准智力扶贫工作卓有成效。

为老区注入新血液,给未来教师涂上红底色

“非常感谢学院为我们安排的支教活动,这次经历在我心里埋下植根家乡教育的信念。”太原师范学院生物系学生常乐回忆起那段支教时光时说。

在来到吕梁市交城县义望小学之前,常乐认为要解决的问题无非是“教得对,学得会”。可刚刚步入教室,现实就给他上了一课。这个班有几个格外调皮的学生,眼见新来了一个与自己哥哥差不多大的新教师,一个个便“现了原形”,闹腾起来。常乐连最基本的课堂秩序都难以维持,更别说教学了,他发现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怎么让这些“小猴子”静下来。在学校老教师的指点下,常乐开始了他教学生涯的第一步——摸学情。

“后来我才懂得,学生调皮是想得到老师的关注。他们在家庭里缺失的爱和关心太多了。”常乐回想起这件事,语气沉甸甸的,“以前自己是学生,只为自己负责就可以了。现在自己是教师,要为学生负责。”

在认识到这一点之后,为了与学生多沟通,常乐主动承担起晚自习任务,帮助学生辅导作业。几个月后,就在常乐即将离校前,一个曾经的调皮学生竟然在课堂上主动说:“常老师,你能不能教我学数学?”

这句话让常乐的眼眶瞬间温热,“那是我听过的最感动的一句话,也是我迄今为止上课最成功的一节课。这个孩子让我看到了扶贫扶智的必要和重要,也让我看到了作为一名教师对人的影响有多大”。

师范生在支教中成长的例子,太原师范学院还可以列举出很多。这种成长是思想上、政治上的,是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所必备的。而太原师范学院一向重视思政教育的作用,与说教和宣讲相比,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体会、自我教育显然效果更为显著。太原师范学院校长霍世平表示,“思政教育渗透在支教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天、每一堂课中。让学生在教学中自我教育、自我成长,这就是我们学校近百年来所贯彻的‘行知精神’的最好体现”。

自开展精准扶贫帮扶工作以来,太原师范学院的校领导班子即确立了“真扶贫、真到位、真帮扶、真作为”的方针,带领学院上下一心完成结对帮扶工作,并发挥学科优势,组建“教授帮扶团”“博士帮扶团”走进贫困山区,精准分析,科学有效扶贫。同时学校每年划拨50万元作为扶贫帮扶专项工作经费,将工作落到实处。

“顶岗置换,双向提升”是这项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截至2020年底,太原师范学院派驻定点支教学生达1829人次,帮扶贫困地区学校120余所,成绩卓然,受到当地教育部门的高度认可。

“支教学生播散出去的是希望,收获的也是希望。”太原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张惠元这样总结。

激发教育新活力,为精准扶智创新路

吕梁地区历来重视教育的发展,但因为经济条件等客观因素所限,教育发展不均衡,贫困地区师资力量薄弱,一直是困扰该地区教育发展的顽症。

当地的师资培训年年都有,但多数是“飘在天上”,隔着屏幕,脱离实际情况。教师培训了,但提升有限;想要系统有效的培训,却因为师资力量的短缺,在岗教师没有时间更没有机会去学习深造。为此,太原师范学院开出药方——“顶岗置换,双向提升”,将一线教师置换出来,利用一段相对完整的时间集中脱产培训。

每期培训,太原师范学院采取集中培训与远程跟踪指导相结合,按50人组班进行教学、研讨活动。在培训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题学习与交流研讨相结合、观摩考察与反思体验相结合,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突出参与互动,总结提升教育教学经验。

培训内容围绕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针对培训对象实际需要,着力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提高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化水平。重点包括: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有效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学科教学问题与对策、学科教学设计与教育技术应用、教育教学研究方法、师德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校本研修设计实施等。

时间有了,机会有了,不再是“飘在天上”的培训,而是走进校园,跟着教授、名师一同进步,提升自然就明显了。

正如司马初中校长任臣峰所说,“文世忠老师参加培训后,明显脱胎换骨,他的教学热情和教学方法也带动了其他教师。现在学校的教学面貌积极向上,这离不开教师的改变。而文世忠老师就是这一改变的活水。而这活水的源头,就是太原师范学院的培训项目”。

在历时数年的培训项目中,合作区域参与培训的教师人数占比超过三分之二,非常有效提升了当地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吕梁市教育局局长康二平说:“太原师范学院的教师培训,实实在在地更新了乡村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让教师的视野更开阔,进一步缩减了城乡教育之间的师资差距,促进了教育均衡。可以说,顶岗支教大学生带来的新学生观、新质量观和教师培训带来的理念上的改变,有效影响了吕梁乡村教师,有效促进和推动了吕梁教育均衡发展,也为精准教育扶贫中一些棘手的现实问题找到了答案,为我们的扶智创出了一条新路。”

时间已经走到了2021年,全面脱贫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性成果。一个合作项目结束,以太原师范学院为代表的智力扶贫的中坚力量,未来还将继续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

《中国教师报》2021年01月20日第1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