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是指家庭、学校和社会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主线,在育人过程中充分发挥学校主导、家长主体和社会支持的协同育人职能,形成优势互补、协同育人的新机制和新...
随着新课程目标的不断实施,初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得到逐步提升,然而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仍有待加强。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新时代的关键任务。近年来在课程改革大背景下...
带有纹饰的壮族铜鼓鼓面。孔静 陈捷 摄 铜鼓作为壮族文化的代表性符号载体,属于综合性艺术欣赏品,也是文化艺术中一颗耀眼的明珠。铜鼓是劳动人民为满足自身生活与审美需求而创造...
非正式评价是学生评价的重要形式,具有无目的、无组织、无系统的特点,少有评价方案和统一的评价标准。其评价对象主要为学生个体,而非学生群体,具有评价对象规模较小、实施成本较低的...
课程是生成性过程,回归课程的生成性品格客观上要求我们关注课程管理的生成性过程,彰显课程管理的过程性、境遇性、关系性和创造性。过程是有目标的过程,育人目标是内生于课程之中的,...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具有天然的互补性,双方只有通力合作,才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空间。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应该树立底线意识,努力构建家校信赖关系,因为“信赖”是一切合作的基...
“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2020年修订)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修改的重点。新课标以“核心素养”为目标要求,重构和优化了课程内容,实现育...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职业教育适应性增强,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创新,支持中西部地区高校发展,深化体教融合。”近年来,海南省坚持...
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战略部署,为民族教育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民族教育是我国教育的薄弱环节,也是国家重点帮扶的对象。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加大民族教育信息...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周仕敏 通讯员 陈霄 蒋雨桐 林冬洁)春暖花开时,又逢三月三。4月16日,在八桂人民喜迎“三月三”传统节日之际,共青团广西大学委员会在学校体育场...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