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教学 > 正文
从真实世界里找学问——记一次课例研究活动
2010-04-25  2010年04月25日  来源:人民教育

    课例研究是一个教师集体对课堂教学的系列研究:教师集体研讨备课,聚焦特定的教学内容,探索适合内容的教学途径,分析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及教师所面临的教学困难等。通常,课例研究由一名教师执行集体的备课方案,整个教师团队进行观察和反思。在团体评议的基础上,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重新设计教案,然后向团队中的其他教师展示一节相对精致的课。

  在课例研究过程中,强调以课为载体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其中蕴含了教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如何学习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课例研究是一个团体行为,提倡和鼓励教师之间自由、开放的研讨,旨在实现教师团体的整体发展和提高。

  作为教学法实践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工具,课例研究在学校教研活动和一些教师培训中被频繁使用。最近笔者和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11位初中科学教师共同开展了一次课例研究,让我们对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有了更多的理解和认识。

   一、共同协商,确定课例研究的主题。

  1. 开始:组建一个研究小组。

  参加本次课例研究的教师来自不同的学校,其中有7位来自农村学校,4位来自城镇学校,教龄最长的25年,最短的6年。

  按照约定,11位教师将花3天时间集中在其中一位成员所在的学校开展课例研究。3天的活动主要由四个方面的内容组成:课前会议、观课、反馈会议和课堂实录制作。具体安排如下:

  2. 协商:确定想研究的问题。

  一般来说,课例研究的重点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也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困难所在。在分析了初中学生科学学习的困难之后,大家将这次课例研究的主题定为:科学课教学中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模型。模型建构的思想在于教给学生一种思维方法,而不仅仅是让学生做出实物模型。

  “建模”这个主题源于老师们课堂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在日常教学中老师们发现,初中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对地球、太阳和月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对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对太阳的东升西落等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但是大约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不能运用这些空间模型解释月亮的圆缺、昼夜交替、四季交替等相对复杂的现象。这次课例研究,就是要研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支持学生建构空间模型;在科学课堂中怎样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解释、分析生活现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主题确定之后,大家商议决定从“地球的自转”这一节课切入研究。“地球的自转”选自浙教版科学教材,主要的教学内容是:地球公转和地球自转现象。其中具体理解:“太阳的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造成的,区分昼夜现象与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研究小组安排了三节观摩课,考虑到年轻老师上观摩课容易暴露教学中的问题,我们请一位教龄为2年半的小杨老师上课。另外,小杨老师不是研究小组成员,这样大家可以抽出身来集中观察。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张国华}

相关文章

2010高考必读

从真实世界里找学问——记一次课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