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 正文
给未来一份责任——中小学该如何抓好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
2010-04-01  2010年04月01日  来源:人民教育

  三是让学生负担责任,体验责任,引导学生身体力行,让学生感受到自身肩负的责任,坚持有“责任心”的实际行为。成人社会常常感叹现在的孩子没有责任感,不懂得承担。但大多数人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从来没有让孩子们承担过责任。狂热的追星族杨丽娟年过30,自己没有任何收入,靠父母生活,为了追星,不惜让父母变卖房产,每日生活在自我的世界里却还振振有词,以为所有的错误都是别人的、社会的。人们感叹她的自私,指责她没有丝毫责任感,更为她父母的不当教育深感痛心:没有担当就不懂得责任,没有经历过就不会负责任。

  中小学责任感教育的实践体验活动,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在校内、家里,给孩子一个岗位,让他承担一定的责任。像有的班主任在班级中实施“职责轮岗”,不断给学生以角色转换的机会,不断变换大小集体环境,使学生在不同角色体验中形成一定的社会责任感,效果很好。另一个是在社会上,不断为学生创造可以承担社会责任的平台和条件。如华东师大二附中与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签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建协议,成为其志愿者的输送与培养基地。首批10名华东师大二附中学生光荣地担当起了纪念馆的双语讲解员,学校还规定高中阶段每个学生至少要完成100个学时的志愿者服务。在不少城市,垃圾分类的研究、盲道的设计、古城老街的保护开发等话题,都成了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关注的内容。同学们通过课外实地勘察、调查访谈、查阅资料等,不仅形成了独到的见解,为社会建设作出了贡献,同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油然而生。在这一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尊重学生,启迪学生通过负责任的行为获得自尊和自我实现感。

  事实上,对于当代民主法治社会的合格公民而言,履行社会责任不仅是一种付出,同时也是一种获得。任何人都有全面发展、追求荣誉的天性,任何人都希望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而履行责任就是实现人生价值和赢得荣誉的阶梯。应该注意通过学生的社会服务实践,帮助学生体验到自己是有能力的、重要的、成功的和有价值的,这种自尊心的满足是形成社会责任意识和责任感的前提条件,也是我们教育中最应予以注意的部分。

  四是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要关注社会,敢于把社会问题引进学生生活中来。责任感具体到社会行为上,既有积极履行责任,对符合社会利益的事情积极支持、参与、促成的正面态度;也有对损害社会利益的事情反抗、排斥、痛恨的负面态度。脱离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真正的社会责任感就无从谈起。因此,社会责任感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在实践中,我们一方面可以通过“我看世界”等征文活动,通过班级讨论会、辩论会,经常性地把社会关心的公共话题拿到课堂上,引导学生深度观察、思考重大社会问题,帮助学生关注和认识社会的各种公共问题,了解相关的公共政策,逐步提升公民意识;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公共问题进行调查,并将针对问题做出的调研报告提交给政府相关部门,以促使公共问题得到解决或改善。通过有组织地参与社会活动,能有意识地培养起学生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能力和履行公民责任的能力;第三个方面还要敢于把一些社会上有争议的事件引入校园,放进课堂,通过孩子们的辨析,整体提升他们对社会事务的辨别能力。一位高中的班主任在香港“艳照门”事件发生后在班级里做了一个调查,95%以上的学生表示知道这件事,10%左右的学生表示看过其中的艳照。于是,这位班主任带领学生召开了一个讨论会,同学们从社会责任的角度分析了这件事,受到了很大启发。事实上,资讯时代的发展打开了所有的壁垒,与其回避不如正面进入,我们要相信社会,也应该相信今天的孩子。

  (原载《人民教育》2009年第7期)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程荣}

相关文章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