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省荆门市,象山脚下,文明湖畔,有一所湖北省示范高中——龙泉中学。龙中的前身,是清乾隆时期建立的龙泉书院。在这里,历史的痕迹触手可及,除了保存完好的龙泉书院旧址,还有北宋文学家黄庭坚亲题的碑刻、南宋理学大师陆九渊的讲经台…… 然而近代以来,先贤远去,辉煌渐逝。踏着历史前进的节拍,昔日讲经读史的书院,一步步改为简易师范学堂、初级中学,直至成为远近闻名的省重点高中。要秉承传统,更要与时俱进。在举国走向法治的今天,“依法治校”的新理念,为龙中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2001年以来,龙中进行了大规模的“扩校提位”,校园面积增加了三倍多,学生和教师数量都增加了一半。在规模剧增的同时,龙中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全面提高,不仅在湖北省重点高中综合办学实力的评估中名列第二,还获得了“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状”等殊荣。 “回顾学校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办好一所学校,管理是关键。而提高管理效能,依法治校是关键。‘法治’,是学校管理的必然选择和当务之急。”龙中校长樊雁的一番话,道出了龙中迅速发展壮大的原因所在。 决策者、执行者、监督者各司其职,为学校的“法治”奠定了基础 在龙中,不少教师向记者提起过两棵柳树的故事。 2001年,龙中的校园由原来的60亩,扩展到215亩。校园的面积扩大了,原来的角落变成了中央。有两棵大柳树,正好处在规划中的足球场中间,是砍掉,还是保留?要是砍掉,这两棵树树龄很长,几代龙中人对它们都有深厚的感情;要是保留下来,学生们的活动受影响,是安全隐患。 一时间,这两棵树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不仅校内的教师和学生议论纷纷,甚至连一些退休的老校长、老教师也打来电话,或专程赶回学校,询问这两棵树命运究竟会如何? 校长樊雁“没有凭着校长的权威拍板”,他向全校宣布,这件事将提交教代会讨论并作出决定。教代会上,正反两方各自阐述了自己的理由,专程请来的市园林局的专家也发表了意见。经过讨论、表决,最终多数票赞成砍掉这两棵树。 与教代会作出的许多重大决策相比,这也许只是小事一桩,但透过这件小事可以看得出,龙中的教代会在学校的地位何其重要。一位教师说:“我们学校的教代会,是名副其实的决策机构。树的命运由教代会决定,人的命运就更是如此。学校里凡是需要拍板决策的、牵涉到大家利益的事情,一律由教代会决定。” 就拿教师的待遇问题来说吧。上世纪90年代学校规定,语、数、外这三门“大学科”,教师每上一节课,获得的结构工资系数是1.5,而政治、历史、生物这些“小学科”,相应系数只有0.8。 政治教师唐俊学说:“这明显不合理呀。因为我是教代会代表,大家就让我去找领导反映一下。我去找领导,领导说:‘这是不合理,可这个事我说了不算,得等到教代会修改有关规定。’” 教代会每学期开一次,开会之前,代表们收到了大会主席团发的提案表。唐老师征求了一些教师的意见之后,把“提高‘小学科’教师结构工资系数”的提案交了上去。根据这份提案,大会主席团拟订了一个“结构工资系数修订草案”,在教代会上经过讨论和修改,获多数票通过。 “从那以后,我们这些‘小学科’的系数也是1.5了。在我们学校,对教师的考核标准、评先评优标准、工作纪律等,都是教代会说了算。”唐老师如是说。 教代会作出了决策之后,这个决策要由校务委员会,即学校管理层来执行。作为执行者,他们的任务就是根据教代会的决策,进行学校的日常管理。西方有句格言说,“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在龙中,所谓“看得见的方式”,就是学校的各项工作要对社会、教师、学生和家长全面公开,接受他们的监督。 2004年3月,学校刚开学没多久,就在校务公开栏和校园网上发布了各项校务公开信息。学校的民主党派、民进会员郭茂荣老师,在密密麻麻的各种数据中一眼就发现了问题:“学校上一年的招待费有二十多万,真让人心疼啊。我们学校是名校,来考察、参观的人多,这是事实,但是,能不能既表达我们的热情,又少花点钱呢?” 于是郭老师在学校的民进议政会议上提出建议:鉴于宾馆、饭店的价格太高,所有来宾应一律在学校食堂招待,以降低招待的标准和成本。这条建议通过相应的程序,立即得到了采纳。2005年,当新的校务公开信息发布时,教师们惊喜地发现,学校上一年的招待费一下子锐减了一多半。 根据《龙泉中学办学章程》和《龙泉中学校务公开实施办法》,龙中的校务公开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概括来说,是“四个三”。一是“三招”,即学校招生、教职工招聘、基建和大宗采买招标等;二是“三评”,即评职晋级、评先表模、评议班子等;三是“三费”,即招待费、通讯和车辆维护费、开学收费等;四是“三账”,即学校财务账、食堂伙食账、校产经营账等。不仅对办事结果全面公开,对办事依据、办事程序也实行全面公开,使学校工作“全都暴露在阳光之下”。 以招生收费为例,每年秋天一开学,龙中就会把荆门市物价局、财政局、教育局盖着大红章子的、当年的普通高中收费标准张贴在校务公开栏中,学费一张表,课本费一张表,清清楚楚。旁边就是龙中的招生结果,正取生、调剂生、三限生各多少人,学费收入是多少,明明白白。学生们的书本费,收了多少,应花多少,应退多少,一目了然。 学校每年的预算、上一年的决算情况,不仅要在教代会上讨论、审议,还要把执行的具体情况,包括收入的每一元钱,以及每一元钱的去向,都要公布出来,让全体教职工监督、检查。 由于校务公开工作的出色开展,龙中已连续5年被评为“荆门市校务公开先进单位”和“市行风建设先进单位”。2003年、2004年,龙中两次被确定为湖北省“政府采购”和“源头治腐”经验交流会的观摩现场。 “公开本身就是一种强劲的约束。自从实行校务公开以来,我们学校没有一起上访告状,也没有被投诉过一次。社会满意,家长满意,教师也很满意。”樊校长对校务公开充满了信心。 研究一下龙中的权力运行机制,就会清晰地看出,教代会握有决策权,以校长为代表的校务委员会拥有执行权,同时,学校各项工作一律公开,接受各方面的监督。这样就使决策者、执行者、监督者三者分离,各司其职,彼此制约,相互制衡,形成了“法治”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