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管理 > 正文
建设教师学习共同体 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009-08-21  2009年08月21日  来源:人民教育

   二、在教师学习共同体中实现教师的自我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别人。”由此可见自我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师的自我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教师之间分享彼此具有冲突性的典型工作经历、发生时的内心感受及其深入思考的同时,还可以产生相互安慰或化解压力的效用,教师学习共同体具备和谐与凝聚的独特优势。这种优势使教师学习共同体可以成为教师自我教育的理想场所。

   在这里,“教师之间”首先是指较成熟的骨干教师向不太成熟的青年教师单方向的信息传输,受益者主要是青年教师。事实上,骨干教师结合自身成长经历,为青年教师现身说法,不仅涉及到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真实教育问题以及解决策略等,还涉及到教师个体在群体中进行重组个人教育经验的自我教育旅程。这种方式不仅体现了优秀教师成长的规律,还可以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之间”也指青年教师与教师群体之间发生的联系。青年教师在这个群体中可以展示自身优势,以自己对教育的热情投入及质疑,为学校教育带来时代的活力。

   “教师之间”还可以是其他的形式,但本质上都是教师学习共同体特征的再现,目的都是使教师在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中重构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思考和智慧,实现自我教育。

   在教师自我教育实践中,采用“讲自己的故事”,即“寻找内心的自我”的办法来促进师范生的专业成长的做法已被一些学校重视。杭州师院外国语学院王之江教授组织了由香港大学过伟瑜博士主持的名为“教师探究:追求专业自主的心灵之旅”的写作工作坊活动,这个学习共同体持续了5年的时间。在过伟瑜博士引导下,他们学习了美国教育家帕尔默《教学勇气》的英文版原著,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通过各种教育故事,在师范生教育中践行教师追求专业自主的心灵之旅,取得了很好成效。师范生不仅理解了教师需要唤醒内心力量支撑持续的专业成长的必要性,也在步入教师职业后体会到了致力于摸索提升自己内心的教育力量所带来的职业快乐。来自用人单位的反馈也显示,以这种方式培养的师范生,新入职时任教能力大大强于以往师范教育模式下培养的毕业生(吴国珍,《教学勇气:告诉我们什么》)。

   当然,教师在学习共同体中应注意约定规则,即教师在讲述自己教育教学的典型事件或提出问题时,其他教师只需认真倾听并表示理解,尊重讲述者的做法、想法和提出的问题,不轻易评价或打断别人的话,也不需要一一解决讲述者提出的问题。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提出问题的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解开自我的心结,使教师本人有一种特别轻松的体验,而对于倾听者则具有内在的职业激励与借鉴性。这种通过心灵力量相互支撑的方式,是教师互动文化中最朴素、最深刻的因素。这种因素能够推动教师不断地编织着自己、学生与同行的内心世界网络。面对这种强大的内心世界网络力量,教师自我教育扎根于解决各种影响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体制性障碍的努力中,其生命力之强大,足以使理性、勇气、意志、品质等作为人的自主性因素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得以弘扬。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张国华}

相关文章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