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学校必须认真分析教师队伍现状,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策略,激励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 广东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由于外来人员不断增多,近年来深圳各学校的规模快速扩大,就以我们宝安中学为例,2001年至今的短短7年间,从36个教学班扩大至87个教学班,其间从全国各地大量引进骨干教师、优秀教师,这批教师整体业务素质较强,仅在中学曾任副校长的就有十几人,现有高级教师166人,对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群英荟萃,本是好事,但也隐含了两个潜在的问题:第一,教师们各怀“绝技”,各自为战,容易造成教师合作文化的缺失;第二,物质生活待遇快速提高,难免造成成就动机下降,不思进取,产生惰性,出现“高原现象”。一些教师开始萌生安逸享受的念头,觉得人生目标已经“差不多”了,奋斗的热情减弱。 为了解决特区教师中存在的这两大潜在危机,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积极的实践探索。我们认为,不断激发教师成就动机,努力打造团队精神,是建设一支和谐奋进、可持续发展的优秀教师队伍的关键。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人文环境。 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文化。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是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宝安中学教师来自全国各地,统一思想、凝聚心神显得十分重要。校领导班子坚持以师为本,极力营造民主和谐的人文环境,注重“管”与“理”的和谐,加强情感疏导和人文关怀,力求在严格的管理制度和人性化关怀上,寻找平衡点与最佳结合点。 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管”与“理”的重心应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像宝安中学这样一所办学制度比较健全,教师队伍学历高、职称高、业务素质较高的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校长不能做队伍的驱赶者,而应该注重情感管理,做队伍的引领者。我们充分认识到,对于特区教师而言,一般环境下行之有效的物质刺激已很难激发工作积极性,必须从凝聚学校精神入手,注重塑造教师的灵魂;开展各种形式的管理创新,激发他们成才、成名、成功的成就动机。 《教育的使命》中有这样一句话:“教育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全体教师的态度。”有感于此,学校通过各种集体活动增强教师的主人翁责任感,激发教师创业的内在动力。如通过每年一次的“宝中是我家”中秋晚会,让新调入的教师找到家的感觉;定期召开座谈会,鼓励新教师用独特眼光审视宝安中学,让老师们从心底里感觉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学校的发展与个人息息相关。通过“建言献策为宝中”、“新时代、新宝中、新形象”演讲比赛以及各种文体活动,培养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努力创设教师与学校民主对话的精神平台,使学校真正成为教职工的精神家园和心灵居所。 二、拨动教师不断奋进的动力之弦。 要防止教师的职业倦怠,使之对教育工作始终充满激情,一方面应创新评价机制,通过制度约束的外力驱动,使教师产生危机感和紧迫感,变压力为动力;另一方面,要引入激励机制,努力为教师提供创业的舞台,让他们不断走向成功。同时,还要不断进行榜样激励,激发教师的成就欲望,从而产生较强的内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