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堆石头没有“组织”只能是一堆乱石,经过一定的“组织”就可以成为著名的建筑,金字塔就是这样的建筑。“怎样组织”是一门管理科学,不同的管理就会产生不同的组织形态与性质。新时期的教育实践催生新的管理理念。知识管理是能真正产生新思维、新策略的创新型组织的管理;活力管理是能给组织带来蓬勃活力及无穷创造力的管理;特色管理是通过特色创建的过程形成组织文化的管理。新时期学校建设需要以这些新的管理理念来促进学校变革,引领教育发展。 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信息时代提出的新观念,它是针对知识的获取、加工、存储、传播和应用等因素而实行的管理。信息时代,信息随时更新,知识管理不可能只是对原有知识或信息作简单的记忆及整理,它需要对繁杂的知识作出选择。知识管理还要求知识创新,它预示着对未来知识进行管理,它会产生与创造新知识,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产生新思维、新策略。知识管理对学校管理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促使学校从本质上来理解新课程。 新课程是时代的产物,也是知识经济的产物。知识经济的到来,使知识不断扩展、裂变、更新,以记忆及反复训练为主的知识学习方式,已很难适应新情况。学生从书本、学校中学到的东西,在其知识结构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而从同伴、网络、社会上学到的东西将更多。面对不断变革及转型期的学生及不断丰富的课程内容,再用原有的包括课程管理在内的学校管理制度已难以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了。所以,实施新的格局下的新课程,需要借助“知识管理”理念来推动学校和教师的管理变革。知识管理,将更关注知识经济所带来的知识的传播与学习的变革,将更关注信息时代学生知识结构、学习特点、学习方式、学习爱好等方面的变化。 同时,新课程实施后面临几大问题:教师不熟悉新教材的知识体系;教师备课时间较紧,工作压力大,教师需花更多时间进行知识的更新与处理;与新课程配套的课程资源没跟上——教材是新的,但教辅还是旧的,课后的习题是旧的;新课程强调的新的教学方式与传统学习方法、评价方式、学校管理等产生冲突,活动课开设后教学任务完成不了,等等。这些问题困扰着学校和教师。 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师及学校在知识管理中的问题也是明显的,例如,教师对于教科书与课程资源的认识问题;教师课程开发问题;学校对教师的评价问题等。新课程的实施需要学校依托知识管理的理念,促成教师对旧知识进行筛选与加工,不断地学习新知识;需要提高教师的知识创新能力,特别是提高教师们的课程意识,形成新的教学观与学生观。所以,知识管理促使学校从本质上来理解新课程的理念,而不是以往所认为的“新课程仅仅是开设了几门活动课”,或“对学生多了一些表扬”等。 2. 要求学校从管理的视角来认识教育技术。 “知识管理”的诞生源于知识经济的到来,本义是对日益膨胀的知识运用一定的技术(主要是IT技术)进行管理,使之“简单”与“适应”。所以,知识管理是需要技术支持的。知识管理对技术的要求可以这样概括:便于管理,便于学习,便于共享。 技术服务于学习,应是知识管理的一个目标。知识管理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特别是能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与建设课程资源库,方便教师的学习与教学。学校应依靠广大教师的力量与优势,建立一个能让教师共享的教学资源库,加强对知识的管理,提高教师的知识收集与管理的能力。 这一点也是教师们所希望的。一位新教师在谈到教研组建设时说:“新课程的实施,使得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没有时间去听课,天天都忙着备课,而一个人的力量有限,难免质量不高。要是教研组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就好了!”有一个教研组采用电子教案共同备课的方式,先由组内老师搜集资料,然后,由大家讨论共同决定教学内容,制订初步的教学方案,再由各教师根据各班级情况及教师个人特点进行调整,最后进行教学。 管理的核心要义就是通过对有限资源的调配,使其作用发挥到最大,并非技术越先进越好,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知识管理要求教育技术(包括教学方法)达到最优,最优的标准是最利于学生学习,而不是技术本身的新与旧。 3. 学校要建立以“知识共享”为特征的教师学习方式与组织。 知识管理对于技术的真正意义是要建立知识能够共享的平台,使之更方便教师学习。知识管理也要求学校建立以学习为中心,以“知识共享”为特征的学校学习文化。 知识的获得、重组、变革、更新需要学习,新体系的构建,新思维、新策略的产生都需要学习。只有学习才能适应未来世界。 “知识共享”是信息时代的一个特征,不能共享的知识是死知识,不能共享知识的组织是死的组织。学校建设也一样,需要这样一种共享的文化。不可想象,如果学校中每个教师的想法与经验都封闭起来,彼此不进行交流,只有讲话没有对话,那将是怎样一种状况呢?纵然每个人都有“独门秘诀”,这样的学校也是一盘散沙。 案例学习,是教师进行知识学习与共享的好方式,也是学校进行知识管理的好载体。教学案例,是能体现一定教育教学现象,能揭示一定教育教学规律的实例,它具有典型性,也是知识管理的典型事例。学校重视案例学习,可以缩短教师教学探索的时间,为教学问题的解决提供参照。案例学习的方法是多样的,如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学研讨,对一般教师或名师的课堂或课堂片断、实录进行分析等。 案例的收集与编写是较高级的知识管理。案例的收集与编写本身就是一种知识的加工与管理,学校如能加强这方面的指导与实践,将会大大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学校的科研管理应把教师的案例研究及总结作为他们重要的科研成果或形式加以重视和推广。 知识管理与共享需要一个平台,而学校教研组就是这样一个平台。教研组应通过自身的变革与努力,使之成为教师获取知识、智慧,相互交流、提高的平台。 总之,学校需要提高自己知识管理的能力,建立有利于学校和教师进行知识管理的机制,促使教师对已有知识进行有序、有效管理,并能不断更新知识,为教师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及平台,促进知识共享。 |